第一章 西遊記的前世今身(1 / 3)

親們,由於平台不支持圖片上傳,遇到(圖片自查)提示,請用其他方式查找卦象及圖片。

~~~~~~~~~~~~~~~~~~~~~~~~~~~~~~~~~~~~

《西遊記》現存最早刊本是明朝萬曆二十年,即公元1592年金陵世德堂梓行的《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遊記》。全書共二十卷。每卷五回,共計一百回,世稱世德堂本。作者用宋代著名哲學家、易學家邵雍《清夜吟》的二十個字,作為的卷題。詩雲:

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麵時。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既濟卦(圖片自查)

既濟卦金上火下,是煉丹之象。內丹術中月為鉛、金、腎,卦象為坎;日為天、汞、火、心,卦象為離。“月到天心處”在道教代表心腎相交,煉成金丹。既的本意為食畢,在易經中是成功之意。濟為度。既濟在佛教代表度人到彼岸,即般若波羅蜜。既濟兼具儒釋道三教教義,乃三教合一之大成。

中孚卦(圖片自查)

中孚卦巽上兌下。八卦中巽為風,兌為澤。“風來水麵時”就代表中孚卦。中孚卦是易經中唯一帶有中的卦名。中為中心,孚為誠信。中孚在易經中代表中庸至誠之道。巽代表柔順,兌代表愉快。中孚卦風行水上,表現的是道家自然逍遙的思想。中孚卦外實內虛,代表佛道二教的空無思想。中孚也集三教中庸、守中、空無思想為一統。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是作者留給後人的一個謎,一個咒語。是謎終要被揭秘。作者雖然成功的迷惑了我們四百餘年,但隻有揭開西遊記的秘密,才能不辜負他的良苦用心。

《西遊記》的研究曆史經曆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明清金丹大道期。明清的研究者所處時代,更接近宋,更接近的真相。他們認為是以寓言方式,講述儒釋道成佛、成仙、成聖的修煉著作。現存的明清刻本就有十餘種。其中明代刊本就有《鼎鐫全相唐三藏西遊釋厄傳》《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遊記》《新鐫全像西遊記傳》《唐僧西遊記》《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等。清時對《西遊記》的研究達到了一個高潮。清初有汪澹漪的《西遊證道書》;康熙年間有陳士斌的《西遊真詮》;張書紳的《新說西遊記》;嘉慶年間劉一明的《西遊原旨》;道光年間張含章的《通易西遊正旨》等。

世德堂本《西遊記》的卷首原有一篇陳元之作的《西遊記序》。《序》曰: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豈不大哉!譚言微中,亦可以解紛。”莊子曰:“道在屎溺。”善乎立言!是故“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若必以莊雅之言求之,則幾乎遺《西遊》一書,不知其何人所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國”;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製”。餘覽其章近馸弛滑稽之雄,卮言漫衍之為也。

舊有敘,餘讀一過,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豈嫌其丘裏之言與,其《敘》以為:孫,猻也,以為心之神;馬,馬也,以為意之馳;八戒,其所戒八也,以為肝氣之木;沙,流沙,以為腎氣之水;三藏,藏神、藏聲、藏氣之三藏,以為郛郭之主;魔,魔以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顛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以心攝。是故攝心以攝魔,攝魔以還理。還理以歸之太初,即心無可攝,此其以為道之成耳。此其書直寓言者哉!彼以為大丹之數也,東生西成,故西以為紀。彼以為濁世不可以莊語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道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謔笑虐以恣肆。笑謔不可以見世也,故流連比類以明意。於是,其言始參差而俶詭可觀,謬悠荒唐,無端崖涘,而譚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夫不可沒已。

唐光祿既購是書,奇之,益俾好事者為之訂校,秩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數十萬言有佘,而充敘於餘。餘維太史、漆園之意,道之所存,不欲盡廢,況中慮者哉?故聊為輟其軼《敘》敘之。不欲其誌之盡湮,而使後之人有覽,得其意忘其言也。或曰:“此東野之語,非君子所誌。以為史則非信,以為子則非倫,以言道則近誣。吾為吾子之辱。”餘曰:“否,否!不然!子以為子之史皆信邪?子之子皆倫邪?子之子史皆中道邪?一有非信非倫,則子史之誣均。誣均則去此書非遠。餘何從而定之?故以大道觀,皆非所宜有矣。以天地之大觀,何所不有哉?故以披見非者,非也;以我見非者,非也。人非人之非者,非非人之非,人之非者,又與非者也。是故必兼存之後可。於是兼存焉。而或者乃亦以為信。屬梓成,遂書冠之。

時壬辰夏端四日也。

明袁於令在《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卷首有一篇題詞。《西遊記題詞》曰:

文不幻不文,幻不極不幻。是知天下極幻之事,乃極真之事。極幻之理,乃極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佛非他,即我也。我化為佛,為佛皆魔。魔與佛力齊而位逼,絲發之微,關頭非細。摧挫之極,心性不驚。此《西遊》之所以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