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戰爭中的故事
說起中法戰爭,首先還得從法國侵略越南講起。
越南是我國西南麵的鄰邦,與中國的廣西、雲南接壤。中越兩國山水相連,並且保持著長期友好的交往關係。
當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時候,越南也遭到了法國的不斷侵略。
1771年,越南農民在西山發動了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起義。這支起義軍,推翻了越南黎氏封建王朝的統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西山政權。
起義爆發後,越南國王黎氏的外甥阮福映逃出了越南,跑到暹羅(今泰國)去借兵鎮壓起義軍,暹羅王沒有答應。阮福映走投無路之際,想起了來越南傳教
的法國天主教大主教百多祿。
百多祿以前曾見過阮福映,當時剛好因傳教也到了暹羅。阮福映找到百多祿後,急切地對這位主教說:“現在,我國的叛賊尚未平息,國家危在旦夕,這
些想必您都知道,您能作為我的私人代表回到法國,請貴國派兵幫助我們嗎?”
百多祿名義上是來傳教,實際上是利用傳教士的身份,搜集越南政治、軍事等方麵的情報,為法國侵略越南做準備的。他正愁找不到法國出兵越南的借口
,聽阮福映這麼一說,便爽快地答應了。
百多祿回國後,立即建議法王路易十六在越南建立一塊殖民地。在他給路易十六的奏議中建議:
一、占領越南的一塊地方,建立一個法國的殖民地,以獲取最大的利益;
二、利用越南優越的地位,與爭奪殖民地的勁敵英國競爭;
三、把越南作為法國在整個遠東進行侵略活動的據點;
四、在占領越南以後,進一步以越南作為侵略中國的基地,開辟一條通向中國中部的道路。
百多祿的奏議,正好符合路易十六建立“法蘭西東方帝國”的企圖,野心勃勃的路易十六決定借兵給阮福映,幫他攻打西山起義軍。
1787年11月,法國人百多祿代表阮福映與法國簽訂了《越法凡爾賽條約》。條約規定,法國派兵援助阮福映,而阮福映則必須把土倫港(現稱峴港)和昆侖
島割讓給法國。阮福映隻顧消滅起義軍,哪裏還顧得到向洋人借兵引狼入室的後果。
這個條約簽訂後兩年,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路易十六還沒來得及實行這個條約,就被法國人民送上了斷頭台。
盡管如此,百多祿仍不死心,他自己采辦軍火,招募雇傭軍。1799年,百多祿死在越南,但他的雇傭軍卻幫助阮福映於1802年占領了河內,統一了越南。
阮福映自稱嘉隆王,並把都城建在順化。
法國自以為幫助阮福映統一越南有功,要求越南履行《越法凡爾賽條約》,即將土倫港和昆侖島割讓給它。阮福映為維護自己的統治利益,拒絕了這一無
理要求,但他仍給了法國人很大麵子,答應法國在越南境內有自由通商和傳教的權利。
1820年,阮福映死去,新王繼位。在越南人民的推動下,新王下令驅逐天主教傳教士,拒絕同法國通商,並修築炮台,準備抵抗法國海軍的進攻。
1856年,法國借口越南處死傳教士,公然炮擊土倫港,隨後又將土倫港占領。1862年,越南同法國簽訂了第一次《西貢條約》,正式把邊和、嘉定、定祥
三省割讓給法國。過了五年,法國又吞並了永隆、昭篤、河仙三省。就這樣,法國在越南南部建立了一塊殖民地,控製了十分重要的湄公河三角洲。
法國侵略越南的目的之一,就是以此為跳板,打開一條侵略中國中部的道路。這一點,百多祿在給路易十六的奏議中就講得很清楚。此時百多祿雖死,但
法國殖民者的野心反而更大了,百多祿的奏議像夢魘一般,時刻纏繞著他們的頭腦。因此,他們在控製湄公河三角洲後,貪婪的眼睛便盯上了越南北部的
紅河三角洲。隻有控製這塊地區,才能進入中國的雲南、廣西。
1871年,法國軍火商兼冒險家堵布益,利用為清朝雲南當局采購軍火的機會,乘船從紅河到達了東京灣(中國當時稱越南北部為北圻,西方人則稱為東京
,東京灣即紅河入海口),證實紅河可以通航汽船。
堵布益回到巴黎後,向法國政府建議:“借用”越南的領土,創設一條航線,穿過越南北部,使西貢的殖民地同中國的雲南相連結。這一建議,立即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