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別了王朝輔,趙子明拿著四輪車燙樣來到木器店。
“掌櫃的,您給看看這個東西值多少銀子?”
然後趙子明就被掌櫃的給轟出來了。
肯定了,趙子明拿一牛車燙樣,要換二百兩銀子,人家掌櫃的肯定不幹啊,給趙子明二十文錢,趙子明不幹啊。
直接告訴掌櫃的,這四輪車燙樣是上次那位富貴公子做的就是了。
說了啊,這不,被轟出來了。
為什麼啊?
人家掌櫃的不信啊,掌櫃的又不是不認識你趙子明,你趙子明這樣說,分明就是來騙銀子的啊!
木器店掌櫃之所以認為趙子明是來騙銀子的,那是因為他不知道四輪車燙樣真的是朱由校做的。
不是告訴他了嗎?
他既然不信,告訴他也沒用。因為在這個時候,木器店掌櫃是被索取人,趙子明是索取人,他們之間是無法產生信任關係的。
那他們怎麼樣才能產生信任關係呢?
實話實說啊,趙子明隻要把這個四輪車燙樣的來龍去脈,仔仔細細的告訴給木器店掌櫃,然後把四輪車燙樣送給木器店掌櫃,反正就當自個沒這樣東西就行了。木器店掌櫃肯定會去找高、劉二位公公證實,然後他自個就會把銀子給趙子明送去了,肯定不會低於二百兩隻會更多。至於原因,您接著往下看。與此同時,趙子明和木器店掌櫃就調換了位置,趙子明成為被索取人,
有點糊塗了,木器店掌櫃給趙子明送銀子,怎麼就成索取人了?
因為木器店掌櫃在給趙子明銀子的同時是有索取的,他的索取就是希望趙子明收下這個銀子。如果趙子明接受了這個銀子,那就證明趙子明是認可的。這樣一來,木器店掌櫃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與此同時,木器店掌櫃對趙子明也就具有了信任基礎。
如果趙子明覺得木器店掌櫃給的銀子少,達不到自個的預期,怎麼說?
不可能,原因您接著往下看。退一萬步來說,如果真出現了那樣的情況,那趙子明和木器店掌櫃之間就產生不了信任關係。也就是說,隻有雙方都具有了信任基礎,才能產生信任關係。
接著往下走。
到了第二天,王朝輔帶著個三十來歲的中年人來找趙子明了。
“王公公,今兒個您咋得閑了,兄弟我這裏給您請安了。”
客套話肯定少不了啊。
“子明老弟,您太客氣了,我給您介紹一下,這位是錦衣衛指揮僉事魏良卿魏大人,魏大人是九千歲他老人家的侄子,今後咱們可得多親近親近。”
魏良卿趕忙跪下還禮,王朝輔雙手並用將兩人從地上攙起。
“子明老弟,在下對您的大名那可是早有耳聞了,早就想和您結識一下了……”
進了房間,王朝輔抬頭看了看牆上的畫像,問道:“子明老弟,這畫裏頭的人,咱家瞅著怎麼像九千歲他老人家呢?”
“沒錯,這正是九千歲……”
趙子明拿過來三柱香,三人衝著魏忠賢的畫像拜了三拜,然後敘了坐次,分賓主坐下。
剛坐下,趙子明站起來就走了。
椅子夠啊,不是剛送來四張嗎。
那趙子明要幹嘛啊?
拿茶葉,給人倒茶啊。
王朝輔和魏良卿各自端著茶杯喝了一口,然後就放下不喝了。
“子明老弟,咱們明人不說暗話,在下今日來此,首先嘛,自是要和子明老弟您結識一下,這其二嘛,就是想見識見識子明老弟您收藏的那個四輪車燙樣。不知子明老弟可肯見示啊?”
“魏大人您要這麼說那可太見外了,您要是喜歡那東西,兄弟我就送您了。”
“子明老弟果然是性情中人,您這個朋友我交定了。既然如此,做哥哥的就給您直說了,這個四輪車燙樣不是哥哥我要奪愛,而是我叔父想見識一下,既然老弟您肯割愛,哥哥我是絕不能讓老弟您吃虧的。這裏是三千兩銀票,子明老弟您收下了。”
言罷,魏良卿打懷中掏出一疊子銀票雙手遞到趙子明麵前。
額,趙子明徹底傻眼了。那是啊,昨天趙子明去木器店估過價了啊,還差點被木器店的掌櫃給打了,這才過了一宿,這玩意兒它就變成三千兩銀子了!
問題是,憑什麼啊?
因為,同樣的東西在不同人的眼裏麵,它的價值是不同的。
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每個人獲取的信息量不同,在這裏表現為:木器店掌櫃不知道四輪車燙樣是朱由校製作的,而魏忠賢他們卻是知道的。
由此得出結論:在信息量同等的情況下,一個物品的價值,對大家來說都是相同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出現同一個物品價值不同的情況,那就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人為因素,那就不是咱能解釋的了,您要是能解釋,請您趕快聯係咱,咱立刻拜您為師,錢也全給您。
“魏大人,這銀子兄弟我肯定不能要,這東西就當兄弟我孝敬九千歲他老人家了。”
“子明老弟,這銀子您要是不收的話,那哥哥我回去就沒辦法跟叔父交差了……”
反正就是這麼個情況,趙子明推辭了半天,肯定推辭不掉啊,最終,被逼無奈,迫不得已,隻得收下了魏良卿的三千兩銀票。與此同時,魏良卿在趙子明心中占據了一定的位置,至少趙子明知道,魏良卿是把自個當朋友來看的,這樣一來,趙子明就在咱們大明朝交到了第三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