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一份告示(1 / 2)

遠的不提,就說武宗皇帝臨朝那會兒吧。武皇帝,諱厚照,年號正德,乃孝宗長子。我大清總理事務大臣,加拜他喇布勒哈番,特進三等伯爵,賜號勤宜張廷玉張大人在《明史》中對他的評價是:“性聰穎、好騎射,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

“群小?誰是群小?艸你妹的張廷玉,你這認賊作父的無恥卑鄙之徒竟然也敢恬著老臉汙蔑咱們!”

在咱們大明朝的臣子們看來,你張廷玉從本質上來講,完全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漢奸,你一個漢奸有什麼資格去評判別人是不是小人呢?旁人不敢說,至少人家劉瑾就不服。劉瑾不服啊,那我錢寧就服了麼?你們倆都不服啊,那我江彬就更不服了。

哥幾個消停會兒吧,您們服也罷,不服也罷,咱隻能告訴您,張廷玉墓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於哥幾個嘛,您幾位生前是風光了一陣子,可這身後呢,除了這一身罵名之外,毛它都沒留下。

話說回來了,也虧得張廷玉在《明史》中留下了這段記載,由此讓我們得以看出,朱厚照除了愛玩之外,並沒有什麼失德之處。不僅如此,朱厚照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為人十分隨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朱厚照並沒有把自個當作一位高高在上的帝王來看待,反而經常深入到百姓之中。

顧命大臣大學士劉健劉大人曾在奏折中勸諫他:“無單騎馳驅,出入宮禁;無頻幸監局,泛舟海子(海子即今南苑,明朝時期為京郊遊覽勝地之一)。”通過奏折的描述,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朱厚照屢屢單人獨騎私自出宮,經常帶著太監們去南苑郊遊。

身為一個皇帝,不以國事為重,整日混跡於市井之間嬉鬧玩樂,難道你朱厚照就不怕在史書上留下個不思進取、荒淫無道的千古罵名嗎!劉大人德高望重、剛直不阿,這翻勸諫之詞倒也稱得上是中肯之言。

“劉夫子!劉老頭!你少在朕這裏倚老賣老,朕這是身居廟堂之高,心憂天下萬民,不出宮怎麼能體恤民情,難道朕關心百姓疾苦也有錯了嗎!你們這幫老朽,倒是巴不得朕是那“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才好呢!罷了,罷了,既然你們這幫夫子看朕不順眼,朕走還不行嗎?”

“什麼?皇上您要出京慰民?這有什麼可以不可以的,太可以了!陛下,據微臣所知,天下萬民莫不在祈盼著瞻仰陛下您的聖顏。陛下若能出京巡視,上合天道,下順民心,實可謂社稷之幸,天下之福。”

身為武皇帝的心腹,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大臣江彬江大人的覺悟,豈是你劉建老匹夫可比的。

“你奶奶的,天天憋在這京城裏頭,老子身上都起白毛了。朱厚照啊朱厚照,你他娘的簡直就是老子肚子裏頭的蛔蟲啊,這才剛剛打個哈欠,你就顛不顛的送枕頭來了。”

“原來百姓們都在盼著見朕啊,既然如此,那朕就更不能拂卻民意了。”

“皇上聖明。”

就這樣,朱厚照帶著江彬等一眾親信離開了京城,一路遊山賞水,吃喝玩樂,悠哉悠哉的向宣府而去。

旅途中,武皇帝每至民家,就令內侍們拿出由宮中帶來的吃食,然後主動邀請家主及女眷們和他老人家一同宴飲,偶有酒醉之時,他老人家也全不介意條件寡陋,更不顧及自身安危,任由民家的女眷們服侍他老人家在家中就寢安睡。

這不就是調戲民女嗎?

說什麼呢你!明明是與民同樂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