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輩瓊林瑤池,臨淵憑欄,

視一切人世俱若蚍蜉蠛蠓;

滄海桑田不過烹酒談笑間,何足掛齒!

神州華夏,東西南北,天地人間,長河卷卷;

多少神話逸事流轉乾坤!

聞之令人喜,令人怒,令人悲,更令人慟。

鬥轉星移,時過境遷;

四方上下,往來古今,宇宙恒奇也!

俠之江湖,道之天地;

亙古屹立,可歌可泣;

達則濟世,窮則獨身。

願得一人生死相守,

前塵往事皆付雲煙。

妄窺天書,隻言片語不足道!

正所謂:

莫說三皇尋常人,

中華何止五千年,

天外有天,法外有道;

眾神群仙,天地萬靈,不過一盤棋爾!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無情卻有情!

上古時期。

天矮地厚,人神共居,天地靈炁極為旺盛。世間萬靈,皆渴望煉化靈炁加身,以脫離肉體凡胎之骨,得不死不滅永生之道,終成位列仙班、逍遙長生。

時東海有扶桑、昆侖有天梯、西北有不周,皆上可通天庭、下可探九幽。人界(含人族、半人半神)、妖界(含神獸、精靈、妖)等眾生若得靈炁輔佐,皆可攀登以達天庭,求仙之道唾手可得。

由此,仙這個群體誕生並壯大,漸成與神抗衡之勢;眾神感受到了仙的威脅,欲斬斷天地靈炁通道,斷了世間求仙根基,同時決定停止創造新生命。

神,分為先天神祇(古神)和後天神祇(新神)。自太古以來,古神負責創世,新神負責造物以及教化,先後曆經盤古開天辟地,燭龍銜燭照世,鬥母演化星鬥,金母劃分銀河,羲常演生日月,女媧造化萬靈。

然,眾神經過幾次先天神戰(先天神祇、後天神祇皆卷入內)以及神魔大戰,以盤古氏、燭龍、鬥母三尊為代表的太古創世尊神集體隕落;同時隨著天皇氏、地皇氏的陸續隱退,創世紀元、造物紀元終成過去,教化紀元拉開帷幕。三清道祖演化仙道一脈,教化萬靈。

麵對仙的崛起,如何進行應對,眾神之間也是議論紛爭不斷。

一方麵,神雖神通廣大,卻數量稀少;人族神性未泯、數量龐大,求仙之體源源不斷,且自我意識日趨高階、逐漸難以受神控製,部分先天神祇對自己創造的神級文明未按預期的發展頗為不滿,欲實施降維度打擊。

另一方麵,後天神祇又對自己創造的生命充滿慈愛憐憫,認為生命就是希望,是宇宙的意義所在,可以通過教化使文明生態步入正軌;認為可以吸納仙這個群體,補充壯大神的力量,共同執掌天道。

兩派意見相左,爭持不下。神、仙、人三界的矛盾日益加劇。

之後發生了三件事情,讓神不得不重新思考原先的判斷。一是共工怒觸不周山導致天塌,引得聖人媧皇重新出道補天;二是大羿奉帝堯命射九日,太古尊神太陽神九子轟然隕落;三是愚公移山,“人定勝天”的意願在人界凝成了一股無窮的力量,讓眾神汗顏。

人族經過數代繁衍,最初造物主賦予的神性雖有稀釋,然而半神半人族群數量依然非常可觀,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力量可與天齊。對待創造自己、賦予自己生命之光的太古神靈,人族沒有絲毫的手下留情,擋了道的,手起刀落,說殺就殺。如果人界真的對神宣戰,神也不能保證穩操勝券,於是滅世的聲音大起來了。

圍繞滅世與否,眾神決定在三界召開一次“圓桌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