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1 / 2)

引子

公元923年,後唐滅了後梁,稍事休整,於925年出兵四川,滅掉前蜀,打算操練水軍,沿長江而下平定吳地。但正值此時,後唐李氏貴族與沙陀貴族內鬥爆發,且愈演愈烈,平吳的願望化為泡影,次年便被後晉推翻。

前蜀有一晏姓王室宗親,乃武林世家,富甲巴蜀,且樂善好施,行俠仗義,最好打抱不平,故前蜀滅亡前的數十年來,地痞遁形,惡霸斂手,蜀中百姓平安祥和。

這晏家,晏老爺自幼習文練武,且不拘泥門派,善於貫通各家武學,他少年時仗家中殷富,得以遍訪名山,博學各派武學,練就多種精深武功,家藏文武典籍無數。晏家可謂人丁興旺,晏老爺膝下有四男三女,個個都出脫得十分了得,四鄉百姓都說,晏家世代積善,該當有此好報。

晏家子女中,尤以第三子晏海清更為奇異,三歲就能默寫三字經,六歲讀完《墨子》、《老子》、《莊子》、《孔子》、《史記》、《漢書》和《周易》。晏老爺發現他的三公子不但天聰開得早,善讀書善記憶,卻沒有一般孩童的少小頑劣,是個天生的詩書胚子,這已讓他大喜過望了,小家夥到了五六歲上,還發現骨格特別清奇,讓他這一代武術宗師都吃驚稱奇,不禁每日上香,慶幸上天賜了他晏家如此神童!他本意欲讓老大老二老四文武兼修,讓老三專攻文略,以修習治國平天下之道,以期改變蜀中曆來隻能偏居一隅的現狀,但發現愛子骨格清奇如此,也禁不住每天都花一個把時辰教習些各派武功招數。

到晏海清長到七歲時,自然要送到書院去讀書了。誰知沒過多久,書院先生發現這晏家老三竟然記憶力、理解能力都遠遠快於普通孩子,甚至比遙遙領先於一般孩子的晏老大、晏老二還要強好多倍,簡直是匪夷所思!把這老先生喜愛得恨不得一兩年就把平生全部所學盡數傳給這個神奇的孩子!

晏海清長到八歲上,除了讀書答辯讓人吃驚稱奇外,竟然還把形意拳、鷹爪功的招數舞弄得像模像樣了!

有子如此,晏老爺的想法就發生了變化。雖說蜀中戰亂曆來都比中原少,可每逢改朝換代,總免不了要受到戰亂之苦。通觀古今,但凡每每改朝換代,都是文靠謀士武靠大將,而打天下時,大將的武功高下起著決定作用。自東漢滅亡以來就沒有幾個太平朝代,總是割據紛爭,治少亂多。自家三少爺既然有神童般的天賦,是不是上天安排的未來天子呢?於是,晏老爺覺得,讀書之餘,不能僅僅教些用於健身的拳腳功夫了,他打算把家藏的幾種一般武學胚子、連他本人都無法修習的、江湖已失傳的絕頂武學心法傳授給老三。但一人若要修煉數種絕頂心法,排異的內氣,往往會引發經脈衝突,能夠化解衝突融會內氣的,隻有達摩易筋經,於是就決定先讓晏海清在完成書院功課之餘,開始修習達摩易筋經,待修成後再修習其他絕學,就可無虞了。

晏家的四個男孩、三個女娃,個個勤奮善學,而晏家的莊園田土和各路生意都經營有道,每年進賬有增無減,而前蜀的賦稅一直都不是很高,官民和睦,晏家更是金銀滿櫃糧滿倉,晏老爺心中高興,每年兩季收種季節,逢上青黃不接,都要開倉周濟遠近鄉親,誰家遇到過不了坎的事故,還會施舍些銀兩解困,有患重病缺錢醫治者,到各鎮晏家藥堂抓藥,一律免費,晏家的多處書院,也每每免去貧家子弟的書學費,故此,不僅晏家全家其樂融融,四近鄉親也樂在其中。

晏家最小的女娃都長到十一二歲了,而排行老三的晏海清則年已十八。七兄妹已個個能文能武,而此時的晏海清,則已經詩文遠超翰林,更是讀遍陰陽五行易經八卦的飽學之士了。至於晏老爺獨傳他修習的絕頂武學,在十四歲上就練成了達摩易筋經,有了易筋經的基礎,加上他超乎常人很多倍的反應速度、記憶能力和理解思辨能力,再學其他心法就快得多,到十八歲時,竟又修成了太陽心經、太陰心經和梯雲步三種絕功。隻是初學成這些絕功,功力尚淺,還不能自如運用,但放眼當世,已是江湖上鮮有高手能敵的巔峰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