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落草為寇(1 / 3)

天啟七年歲末,隆冬季節的太行山區格外寒冷。可是因為臨近年關的緣故,山間的驛路上偶爾也有前來過往的車輛或行人。

並不算太平的時節,危險的地方大多鮮有人獨行。包括三十多名家丁、十來個標行之人護送著從山西舉家遷徙的一群人行走在山間的路上。

馬車隊伍的四周,還有至少上百名結伴而行以壯聲勢的同路人。這讓規模多達一百四五十號人、十二輛馬車幾十匹馬的隊伍聲勢還算浩大,尋常來路不明的零散山賊不會輕易去惹這樣的隊伍。

卻沒想到臘月二十一這天午後啟程不久,距離天黑還遠的時候就碰上三名明目張膽馬賊攔住了去路,這頓時讓隊伍中引起了不小的騷動。

“山賊來了!不要跑!”一名家丁頭目喊道,然而這種喊話根本沒有用。很多平民百姓都覺得山賊的目標放在自己這樣隻有少量盤纏錢的人身上概率是不大的。幾乎全都一哄而散。標行的那十來個人,覺得情況有些不對,除了領頭的那位之外其餘人也都紛紛躲了起來。畢竟有標行的一般經驗,表麵上出來的是三人,而實際上還有多少在暗處誰也不知道。

隻有一人似乎並不怎樣驚慌,正是曾經威震遼東虜寇的金州衛震東營遊擊參將張立新。

然而,此時的張立新早已不是什麼擅長火器的威遠營遊擊參將,曆經一年多乞討的“乞丐”“遊民”生活,靠著從軍的那幾年來曾經在軍營裏積累下來的武藝,勉強能在標行混口飯吃而已。

“諸位!弟兄們現在也是走投無路,前來討幾個賞錢而已。看你們這是打算去保定府方向吧?應該也不算太遠了。多餘的盤纏不妨借在下兄弟們一二,他日必有厚報!”

前來的“山賊”中為首的一人,頭帶氈帽、藍布鬥篷似乎內襯著皮衣,約二十四五歲的年紀,卻沒有太多的凶戾之氣,像是軍旅中地位不低的人,而絕不像是賊寇一類。話語有尋常零散山賊幾乎不會有的客氣,口音似是遼東乃至承德一帶更接近普通話的方言。

這樣的話,卻讓護送王家的不少家丁還有標行的人們大鬆了一口氣。

“嗬嗬,還算走運,不但是零散賊寇,還遇到個雛!”不少人在張立新身旁笑著議論道。

那四旬上下的家丁頭目這個時候也似乎有底氣的多了:騎著馬如打發要飯的一般把一串銅板扔了出來,笑道:“先拿去吧!如果想要更多,不露幾手那是不行!”

如果是有經驗或者心比較硬氣的零散潰兵山賊,估計這時候會趁機開弓放箭,哪怕殺傷不了一人,也要立立威:讓對方明白自己也是有一定武藝而且敢拚之輩,要是不給足夠的過路費,就算憑借人多勢眾能夠闖過關口,也不免有死傷代價。

然而,此時的那名山賊之中為首的一人卻實實在在很客氣的將弓箭取下瞄向路邊十五步外的一顆樹木,其餘兩人也都紛紛照此做。

此時王大戶家的家丁首領一使眼色,取開弓箭趁機偷襲,同時喊道:“殺賊寇!立功有賞!”

這時候還不是清朝時候標行(後來銀票流行後記做鏢局)與綠林潛規則已經比較成熟的時候,一些標行也並不懂得和氣生財的道理。或者說:還沒有清時那樣穩定的全國商貿網帶來的類似需求。

王大戶一家人的行為讓為首那名“賊寇”身邊兩名手下實在看不過去,再也沒有留情,躲過來襲的箭支之後也開始在遠處展開騎射,雙方也正是進入了戰鬥狀態。

尋常零散山賊沒有說硬撼這種有不少護衛的硬茬的,即便要找茬也不會如那兩軍陣前一般不吝嗇並不便宜的箭羽的搞騎射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