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畫葬(1 / 3)

第74章 畫葬

車子在教工樓下麵停下,蔣蘇亞卻在車裏平複心情,她深吸了幾口氣,可還是沒有下車。

我過去打開車門了一句:“緊張了?”

蔣蘇亞“嗯”了一聲道:“有點。”

我:“放寬心,我父親竟然請你來,不定就是認可你了。”

拉著蔣蘇亞上樓,我明顯感覺到她的手心已經出了汗。

到了門口,我就發現房門是虛掩著的,站在門口我就聞到了飯菜的香味。

推門進去的同時,我也是道了一句:“爸、媽,我來了。”

我話音剛落,就看到母親圍著圍裙從廚房衝了出來,她一手拿著鏟子,一手招呼我們:“你們先在沙發那邊坐一會兒,還剩兩個菜,馬上好。”

蔣蘇亞也是連忙打招呼:“伯母好!”

母親笑著:“都好,都好,快去坐吧。”

往沙發那邊走的時候,我也是問了一句:“我爸呢?”

母親道:“書房呢。”

我讓蔣蘇亞在沙發這邊坐著先看電視,然後往書房那邊去了。

書房的門是開著,我探頭看了下,就發現父親坐在書桌前,桌子上平鋪著一幅畫,他正在仔細地研究那幅畫。

我敲了敲門,父親就:“這也是你家,不用那麼拘束,過來看看吧,徐坤給我的一幅畫。”

我皺了一下眉頭,然後趕緊走了過去。

這是一幅橫幅的山水畫,山勢巍峨,近處有幾顆高聳的大樹,紅、綠相交的樹葉大致畫的是秋季的景色。

中遠處的山間有一座寺廟,雖然畫的不是很清晰,可依稀能看到一個和尚正在鍾樓上撞鍾。

看著那意境,我仿佛都已經聽到鍾聲在山間回蕩。

左下角有一處湖泊,湖上泛著一葉舟,船後是站著身披蓑笠劃著船的老翁,之所以稱之為老翁,是因為他的身軀佝僂,下巴處明顯能看到長長的白胡子。

船頭站著一個老嫗,手中拄著拐杖,腰間掛著一塊玉牌,從穿著上看,好像是出身富貴人家。

老嫗看向寺廟的方向,雖然隻露了半邊臉,可我卻依稀能看到,她似乎在期盼著什麼。

至於遠處,群山若隱若現,一望無際,直至邊。

看了一會兒我就:“這幅的意境描寫太到位了。”

父親問我:“這幅畫的落款很奇怪。”

著父親指了指畫的左上方的一個銀色的印章上麵印了四個字:“洪仝熙合。”

洪仝熙聽著像是一個名字,可名字後的“合”字卻顯得有些唐突。

我點了點頭:“是很唐突,這幅畫本身也有些唐突!”

父親“哦”了一聲:“看,哪裏唐突了。”

我道:“這幅畫用的是澄心堂紙,乃是南唐後主李煜建立澄心堂之後改良的紙張,特別受到當時文人墨客的喜好,特別是宋代之後,更是流行。”

“宋宮廷畫,喜用絹,可民間的文人墨客卻偏愛澄心堂紙。”

“再加上我對紙張顏色的分辨,所以我覺得這大概率是一幅五代宋初的畫作。”

父親:“繼續下去。”

我繞到父親的另一邊指著整幅畫:“這幅畫的畫風是典型的北方山水畫派的風格,氣、韻、景、思、筆、墨都達到了花板界別的高度,可洪仝熙這個人我卻沒有聽過。”

“我看過不少北方山水畫派的畫工,乍一看,這幅畫的畫工,像是一個人所作,可再仔細分析,卻發現這幅畫並非一人所做,而是由三個人,幾乎在同一時期共同創作的。”

“再結合印章上的字來看,我覺得這三個人應該是,北方山水畫派開山鼻祖洪穀子荊浩,享有關家山水之名的關仝,以及師承這二人,並留下多幅傳世之作的李鹹熙,李成,他的晴巒蕭寺圖,展與美堪薩斯納爾遜美術館,寒林平野圖,展與台北故宮博物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