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間,秦漢軒是燕京城裏最大的古玩店,掌眼師父是一位名叫費葉平的年輕人,
不要看他年紀輕輕,閱曆可不簡單,上至炎黃古帝的紅陶土罐,下到曆朝曆代的陶土珍瓷,
費葉平對它們的品相的點評,年代的斷定,以及工藝流程的形成,品鑒起來是得心應手,如數家珍,
對於給它們斷代,從包漿以到品相,從器物的形成到涉及的曆史典故,費葉平都能給您一件一件的娓娓道來,
基本上看過他掌眼的全國各地的古玩大家,都是被他獨特的眼界和淵博的閱曆所征服,心服口服的對他豎起母指稱讚,
江湖人稱費葉平“燕京第一掌眼師”。
(但是江湖人都不知道,費葉平還有另一個稱號,那就是“迷魂神君”,那是說費葉平一旦遇險時,迷魂香就是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的保命手段。)。
就憑這一身本事,在燕京周邊一帶的古玩圈子裏,費葉平要是稱作第二,沒人敢做第一。
自從來到秦漢軒當掌眼師傅一來,手裏過去了成千上萬的古玩,從未失手打過眼,給掌櫃的造成損失,
使得掌櫃的生意蒸蒸日上,沒幾年就從一個小古玩店,發展成燕京周邊最大的古玩店。
掌櫃的深知自己今天的一切,都源於這位掌眼師,所以對他格外的關愛有加。唯恐那一點慢待而失去了了這位爺,而使得他的生意一落千丈。
看到這裏各位看官不僅要問,費葉平這一身鑒寶的本事,是和誰學的?
切聽我慢慢道來,這都源於他以前所從事的職業————盜墓。
費葉平以前是故都洛陽人氏,自幼勤奮好學,追求上進,私塾先生經常誇獎他是個小狀元郎。
可是命運和他開了個玩笑,在他十幾歲的時候,父母相繼因病去世,留下一個舉目無親的他,孤單單的活在了這個世上。
沒有了父母的費葉平,隻能輟學給人做幫工,砍材,放羊,喂豬………
隻要能填飽肚子,他是什麼事都幹,
有一天,正在街上一家古董店門外乞討的費葉平,被一個人叫住了。
當時那個人和掌櫃的交涉完幾件瓷器,正在喝茶聊天。
看見進門來乞討的費葉平,雖然蓬頭垢麵,但是一雙眼睛卻透著異常清澈的目光,
不像街上一般的乞丐,看樣子是個有故事的孩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就叫住了費葉平問個端倪。
費葉平老老實實的說了自己家的變故,以及自己現在的處境,
這位客官問費葉平:“讀過書嗎?”
費葉平回答:“讀過幾年,父母不在了,就荒了學業。”
那人讓費葉平拿筆寫幾個字,讓他看看。
費葉平提起毛筆,一陣疾書,隻見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躍然於紙上。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在難續………”
那位客人看完了費葉平寫的字,眼前一亮,拉過費葉平的手問道:“願意跟我走嗎,我可以養活你,供你上學,不用你在為了填飽肚子而沿街乞討,”
費葉平看看這位客人,慈眉善目的不像是壞人,於是他就答應跟他走了。
也就是這個人改變了費葉平的一生。
這個人就是洛陽一帶有名的盜墓高手————安浩。
費葉平跟著安浩以後,生活算是有了著落,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每天就是吃飯睡覺,看書學習,整天無所事事。
安浩本人膝下無子,收留了費葉平以後,一心想讓他熟讀四書五經,將來走向仕途,混個一官半職光宗耀祖。
但是安浩家每天來購買古玩客人,影響了費葉平的心智,使他從此放棄了學業,走上了品鑒寶物的道路。
剛開始費葉平死纏爛打纏著安浩,說他要學習鑒定古玩的技術,安浩根本就不答應。
費葉平一次不成功,但他沒有放棄,隻要有機會就會纏著安浩,訴說他的心願。
沒辦法的安浩,隻能答應費葉平,前提是隻能在家裏把玩這些古董,不能荒廢學業,也不能跟他去地裏麵混跡。
費葉平答應了,
從此後,安浩隻要從外邊帶回來各種古董,都先讓費葉平過一遍手,
慢慢的聰明好學的費葉平,對於各種雜項寶物的品鑒,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這一天他又纏著安浩,要安浩出去尋寶時帶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