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類的生存計劃——宇宙城市花園(1 / 1)

公元2208年,全球由於溫室效應持續升溫,海平麵上升,人類生存的陸地麵積不斷減少。

在多國科學家的研究和預測,人類將會在50年後徹底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所以全球的首腦和科學家們都聯合起來,開展了人類的生存計劃——宇宙城市花園。

科學家們花了數年的時間研究,開始建造了一個個在宇宙中擁有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係統,一批批的優秀人員開始移民宇宙城市花園,並不斷地建造新的宇宙城市花園,以滿足更多幸存人類的生存。

50年過去了,地球的末日隨之而來,海嘯,地震,陸地板塊的移動和海平麵的上升,大部分人類都死於這場災難,而宇宙城市花園也隻建成了五座,也僅僅能容納五千萬人民。

其餘的難民被安排到了月球難民倉,地球上也建立起一座座材料基地,用於繼續擴建宇宙城市花園的材料收集,以及為月球難民倉提供海鮮食物、水資源和一些能源資源。

公元2258年的五月一日,這本該是中國的勞動節,但30歲的林軒毅還要到新建的6號宇宙城市花園工作。

林軒毅和妻子陳彩雲、3歲兒子林俊峰生活在5號宇宙城市花園裏麵,由於他是建設總工程師,所以他居住的是一座獨棟別墅,但是整個宇宙城市花園都是由人工智能提供人們日常的生活住行,甚至連食物都是提前計算分配好的。

在這裏沒有金錢的交易,隻有對人類的貢獻值,一個人的貢獻值多少,那他就能擁有更高級的權限。

林軒毅作為宇宙花園的建設總工程師,自然也擁有比常人較高的權力。

不過勞動節這天,他也沒有選擇休息,還是繼續前往正在建設的6號宇宙城市花園工作,因為那些基礎的建設工人還在自己的崗位上。

5號和6號的宇宙城市花園相隔比較近,所以5號宇宙城市花園中都是住著像他一樣的建設工程師和他們的家人們,因為這樣更加方便他們進行建設工作。

林軒毅在與家人們吃完早餐後便開始出發,到達了每個宇宙城市花園控製中心的接口地方。

每個控製中心都是負責宇宙城市花園的運行和應對突發狀況的地方,控製中心是靜止不動的,但是宇宙城市花園需要維持生態係統的平衡,需要擁有重力,所以是需要不斷運自轉的。

控製中心就像一條圓環一樣,套在每個宇宙城市花園的中間,宇宙城市花園也是在這圓環中不斷地轉動。

在遇到比較大的隕石或隕石流時,控製中心還能直接發動甲烷噴射係統,將宇宙城市花園推離隕石經過的軌道。

宇宙城市花園的主能源都是靠微生物與植物發酵產生的甲烷,燃燒的氧氣也是由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因為宇宙城市花園的五分之四都是由植被和水係統構成,而剩下的五分之一中動物生存占了七成,而人類隻能占剩下的三成空間。

動物也隻能是一些素食動物,這也是減少了生物鏈的頂端消費者,以滿足宇宙城市花園每個人類食物需求。

林軒毅在接口處已經看到了許多已經早到的工程師,每次要出去工作的人都必須一起出去,以減少時間,因為要到達控製中心,還需要乘坐專用的與宇宙城市花園自轉速度一樣的運輸車,才能到達控製中心換成宇宙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