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多歧路,時態夢幻間。

修仙之路艱難萬千,困苦災厄如影隨形,平安之態異常多變,世人走上這條道隻為證道成仙,長生不滅,如若不然,所說皆為妄言,一生皆為虛幻,一切皆為夢影。

事說,在浩大仙界的萬古年間前,有一通天徹地的神秘行者風華絕代,曾崛起於崢嶸亂世,身隱其偏僻逸土,文者盡數相論,不知其家族,不知其師宗,不知其來由,久久交談,隻寥寥得其應是隨那時仙界的種種混亂應世而出,無親無友,始現於萬丈荒漠深處,神威一生,締造出無數傳說。

日月如梭,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由新帝開天辟地後,秩序逐漸穩固的新世界伊始,那本被公認為世間第一書的《太初始書》中曾記載了一段在神之前,雕刻在古石之上,那段荒蕪紛亂年代中,沒有明確時間的傳說:太初之昔,那行者上入雲霄天河,下入滅世輪回,東捕蒼穹巨鷹,南伏惡魔妖龍,西取玄天之經,北踏幽冥之海,萬戰大捷滅神魔,神威浩蕩人世間,曆時十萬年,終降災厄禍亂,經得世人敬仰,行者被尊為救世之神主,感其無上偉大之舉,仙之天,天涯之巔,世人共建神之大殿,以供救世者居住。

此後萬世太平百萬年,此間無一災厄,直至某天,茫茫黑暗中,極盡輝煌的聳立殿堂中逐日紅光一閃,輝芒映照十萬裏,因此景甚為詭異,信徒聞聲查看而去,舉目四望現,在宏偉大殿中寬敞的天石之上,救世之主不知其蹤,四處尋覓不見之下,無數人都言論那巔峰造極者已羽化飛升,前往內心中璀璨明亮的理想之地,然事無絕對,也有另一些人對此保持猜疑的態度。

千萬年來,此事紛態萬千,兩兩爭執,各執己見,孰不得一解。

……

歲月悠悠,至此許多年之後,修仙界亂葬天山的古神殿,有一無上賢者臨終前曾明言,少年時代,在巍峨深山,那片無盡林木所纏繞的蒼莽群山中,他有幸得見一位淩空聖人,因垂暮之時幻想追尋聖人腳步,越過山峰重重巨大的山岩,他有幸得道升仙,重活十萬年。

垂死之際回想過往,賢者依稀記得那聖人雙腳袒露,身姿修長,全身青色衣衫破爛,白皙的臉上有一種不符合自身相貌的蒼涼。

那時年少不知己悲,懷憐幼之心與聖人嬉笑而語,會有此景,隻因那聖人身似少年,長相裝扮與同人別無二致,暮時晚歸,問少年名諱,少年不語,竟踏天而行,行於大山,速似風無影,淡似風如空,自此年少賢者才恍知此非凡人,實為仙也。

相別後再未相見,日月如縮,光陰似箭,刹那百年,臨近暮年之賢者原以吾生之止唉,而立誌耗費萬苦,登於曾仰視天仙所行萬丈大山之頂,隻為解惑曾經目觀之景,大山險峻壯闊,峰巒雄偉,言具萬丈高寬隻為斷測,實則連綿起伏萬餘丈之外,千溝萬壑千萬道鴻溝,在賢者劍刺七彩毒蟒,刀斬巨型猛虎,計殺百足蜈蚣怪,在重重磨難阻撓,前進中被嶙峋亂石所割傷,從攀爬中險些滑落以致絕命的種種危害下,決定打消前進意念之刻,驀然抬頭,賢者曾在一塊巨大凹凸的險峻石壁之上,目睹四篇不知何人所創之驚世勵言,那筆記恢弘大氣令賢者新奇不已,輾轉好奇的環視四周,悠悠雲天,卻不見任何生物蹤跡,費時許久,認真打量中,賢者漸漸明悟石壁之言,因覺震撼,深有感觸的將其誦讀而出;

其一: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