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2章 超現實國戰劇情(2 / 3)

對此我沒有客氣,90分鍾之後,領地又擴大到一個漁城。其間得到一個【十萬人斬】獎勵,50個將格,一級等級,一級各類軍銜,全屬性提升到60%,家將50%,私兵40%,原始部屬30%,其他玩家20%,居民10%。我現在已經是統帥41格16級,正式跨入了頂級武將實力。總兵力擴大到三個遊帥部。另外,正式編製的兵力擴大到三個軍。

同時我的武將儲備,也達到了頂級武將11個,一級武將100個,二級武將1000個,三級武將上萬,四級武將十萬,五級武將百萬。三個軍中,倒有一個軍的兵力,全部是五級武將以上實力。不過這時候這個遊戲日已經進入了尾聲,但我沒有準備停息,因為隻有拿下一個魚都之後,我才能夠沿著海岸線繼續攻擊沿海,將潘帕斯的所有海岸領地和領土撈進我的口袋。這些沿海領地和領土不僅擁有重要的交通意義,可以為我提供水軍基地,同時還是重要的兵源地。所以接下來的兩個遊戲日我都不能閑著,需要繼續全麵出兵。

另外,我還要繼續拿下【百萬人斬】【千萬人斬】【億人斬】【十億人斬】四個獎勵。畢竟這些獎勵都能夠給我帶來將格的提升。這可是提升實力的捷徑,好歹也不能讓別人得了去。如果我不認真努力,多半這些獎勵會被同樣擁有【一步登天】特權的黑龍或者波比得到。

這些獎勵實在太扭擺,就連其他玩家和居民都有全屬性的提升。這至少對於那些歸降的列國玩家還是有誘惑力的。如果到時候給他們提升60%全屬性,就算我想趕,恐怕他們都不願離開。

但這個遊戲日剩下的時間,我也隻能夠將三個遊帥部的兵力全部提升到10級,然後向各個漁城派出兵力而已。因為這個遊戲日已經過去了。

【超現實國戰劇情】。這個劇情跟以往的國戰劇情不同。因為這個劇情同樣是超現實劇情。任何玩家,隻要在國戰中掛掉,就直接掛出了這個劇情。同時,各國的NPC也是打一個少一個,掛掉就沒有了。由此帶來的設定的改變就是,各國在大地圖上雖然不一樣,但在各自的地圖中,都是按照大漢十七州來安排的。至於玩家數,也是按照玩家數最多的印度玩家為基準,其他國家的玩家進行補足。如果其他國家的玩家需要補夠一倍以上的玩家,則整倍數都是全部玩家多出一個國戰名額。不夠一倍的部分,則是按照實力等級,隨即選擇相應數量的玩家,分布在各個實力等級。所有的玩家都嚴格按照大漢形式的內部地圖,各自的玩家領由係統隨即分布在相應的位置。每個玩家如果擁有兩個以上的國戰名額,不同的玩家領也不在同一個地方。所有國家的NPC分配都嚴格按照大漢十七州的格局,小地圖上相同的地域,居民和兵力都相同,甚至武將也相同。例如每個國家的荊州,都會有一個諸葛亮、龐統、龐德公、司馬徽、黃承彥、黃忠這樣的頂級武將。當然,這些頂級武將,要麼在野,要麼位居高位,即使在野,也得至少玩家的官職達到郡守,才能請得出來。

中國玩家數十億,印度玩家數十二億,所以中國玩家隻需要補足兩億。我沒有碰到好運,沒有成為兩億分之一。實際上兩個名額就意味著兩條命,要兩條命都掛掉,才會掛出國戰。不過以我目前的實力,根本就不需要兩條命,我也不在意。

十二億玩家名額,每個州可以攤上7000萬。再往下就是郡700萬縣70萬鎮7萬村7000大領780中領78小領8個名額。首先還是搖自己的落點。落點是有好壞的。例如海上三州、益州、交州、涼州、雍州、並州、幽州都是邊境,對於好鬥的玩家來說,就是上上簽了。但如果搖了司州、兗州這樣的中原領地,那就隻能認命了。同理,對於那些更加注重生存的玩家來說,搖在中原腹地又是上上簽,如果搖在邊境就隻能自求多福了。我這一次還算好,搖在了夷州,就在前線。不過我沒能搖到夷州最前線,而是搖在了夷州最為腹地的日月郡。這對於我來說,又算不上上上簽。無論從哪個方向來說,要跑到前線,也有三個郡的距離,畢竟夷州地形狹長,被係統安排為東西各五郡。東五郡為釣魚郡、雞籠郡、日月郡、都蘭郡、綠島郡,西五郡為新竹郡、彰化郡、嘉義郡、高雄郡、澎湖郡。釣魚郡、綠島郡和澎湖郡都是離島郡,其他七郡都在夷州島上。整個夷州,作為大漢的邊境,正好跟倭國和呂宋相鄰。從日月郡出發,向北需要經過雞籠郡和釣魚郡才能運動到倭國邊境,向南也要經過都蘭郡和高雄郡才能到達呂宋邊境。逐郡推進的速度,跟直接進攻倭國的邊境,需要花費一樣的時間,也就是一個遊戲日。

國戰的推進跟爭霸戰不同,爭霸戰中兩個州的距離,是按照州城的距離來計算的。而類似於國戰、領地戰這樣的劇情,兩個州的距離就直接計算到雙方的邊境。所以現在的形勢,無論我這邊跑多快,都要一個遊戲日的時間才能到達邊境作戰。與其浪費一個遊戲日的時間,讓自己以0級的屬性衝到前麵,還不如直接在後方把實力提升起來再說。

不過我的實力提升也比較快,整個玩家領,2000人的兵力,也就是打22個怪,全部提升到10級,然後就是整編兵力了。東五郡這邊,居住的基本上都是原住民,日常生活於山區叢林,同時出海打漁。所以無論是山戰、叢林戰還是海戰,都比較嫻熟。更加重要的是,這裏的居民,家家戶戶都擁有足夠的漁船、弓箭。但原住民平常生活比較和睦,相互不愛征戰,隻是為了對付外敵,居民也比較尚武。而這種尚武,遠遠還達不到會走路就能戰爭的地步。但無論怎麼說,隻要能夠把武器拿得穩的,基本上都能夠出來作戰。隻是要麼山區,要麼海洋的生活習慣,再加上沒有多麼平整的地形,所以基本上都是水軍、弓兵、步兵三精通,卻沒有騎兵。另外出於出海打漁的需要,在後勤保障方麵,人人都有絕活。不但人人都能攜帶足夠的後勤,而且隻要有山有海的地方,就不存在後勤缺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