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七個條件其實包含著三個內容,第一個內容是帝國陣營的核心利益圈得到保障,從高麗經對馬海峽到九州島琉球過釣魚島直到夷州本土,大漢的前線已經推進到本土之外。而且高麗國將經過帝國陣營兩重包裹,把此前帝國陣營和匈奴陣營的兩層防線合二為一。高麗外海除了一些港口、港村、港城之外,已經全部被帝國陣營控製。而且高麗內部要到達這些港口、港村和港城,必須從帝國陣營的防區經過。不過高麗陣營對此沒有多少異議,在阿特蘭蒂斯戰區進入亂戰劇情之前,高麗陣營寧願我軍繼續幫助他們擋住倭國陣營。當然,也幫助他們擋住了匈奴陣營,意味著隻要跟帝國陣營搞好關係,高麗將一直安全。
第二個內容則是割地。琉球州割地,勢在必行。畢竟當初大聯盟攻擊琉球州的時候,大家都死傷慘重,跟倭國陣營打架可不是過家家,每一步都是鮮血染就。所以大聯盟目前在琉球州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抵擋此刻眼前我軍的兵力。就算他們不割地,我們也會去打回來。與其如此,還不如把有限的兵力投入到倭國,去爭取更多的利益。反正此前夷州和蓬州已經全部退出,大漢沿海也同樣投降,這片海域他們已經爭不到利益了。
高麗割地,更是勢在必行。其實目前最危險的就是高麗,我軍在高麗沿海的存在,一方麵對高麗是一個保護,但一個不小心惹惱了帝國陣營,高麗內部就危險了。而帝國陣營要進攻高麗,首先就必須通過匈奴陣營的防區,以帝國陣營此刻在釣魚島海域展現的實力,大聯盟根本就沒有信心。所以無論高麗還是其他陣營,都還是願意割這點地的。尤其是高麗,反正都已經給了別人,現在轉一個手,對高麗本身基本沒有損失,很合算。
九州島交換係統領地和係統領土,根本就不算割地,大家都有好處。而且帝國陣營是為了後方安全,這麼做無可厚非。大聯盟在九州拚命還有軍需可拿,何樂而不為。盡管本州麵積更大,帝國陣營拿軍需可能會更多,但已經明確規定,在九州島戰事結束之後,雙方就不再互相提供軍需了,也沒有問題。
還有就是戰爭利益的分配,我軍從30%上升到50%,奪走了20%的係統領地和係統領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帝國陣營沒有全部拿掉他們的利益,已經可以燒高香了。當然,大家都在同一條戰線,相信吃獨食的事情帝國陣營還做不出來。
而最重要的是第三個內容,也就是大聯盟的殘兵安然退出,並且帝國陣營不再在東洋戰區攻擊大聯盟的兵力。這一次為什麼要談判?還不是為了大聯盟的殘兵麼?但實際上,大聯盟這點殘兵也沒有多少兵力,雖然可以充實一下在倭國作戰的大軍,但效果不會太大。更加重要的問題是,帝國陣營將不再攻擊大聯盟了,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大聯盟今後將在東洋戰區少了一個強大的敵人,有錢大家賺,有酒大家喝,這才是大聯盟想要的。
最終大聯盟權衡利弊,完全接受了我軍的條件。雙方的停戰協議經過了係統確認,一旦停戰,直接由係統進行交接,大聯盟撤出的兵力全部投入大聯盟在倭國的係統領地和係統領土,割讓的土地則由帝國陣營進行統一安排。轉眼之間,大聯盟的兵力消失在海麵上,而帝國陣營已經擁有了夢寐以求的島鏈防禦前沿。10%的私屬領地和私屬領土很好分,帝國陣營參戰玩家按照係統設定進行瓜分就是。由於大聯盟實在太大,雖然隻有10%,卻相當於我軍除我之外20%的私屬領地和私屬領土。至於係統領地和係統領土,則包括除琉球外183個村莊及其下轄領土,琉球五個郡城+4.2個郡的係統領地和係統領土,最終九大勢力通過係統安排,還是張魯陣營得到琉球州城+6縣+20村莊及其下轄領土,袁紹、曹操、孫策、劉璋、劉表、士燮六大勢力得到一個郡城+6縣+20村莊及其下轄領土,馬騰韓遂兩大勢力沒有得到州城和郡城,各自得到9縣,馬騰陣營得到22村莊及其下轄領土,韓遂陣營得到21村莊及其下轄領土。
由於我再一次在漢中之外得到一個州城,繼雍州牧和南陽郡守之後,再次成為琉球州牧。也就是說,加上寒州、羅州、綠洲村、陰山州,我現在已經是張魯麾下的雍州、寒州、羅州、陰山州、琉球州列牧,兼南陽郡守、綠洲村村長。其實綠洲村這個村長,是一個非常肥的村長,本身綠洲村就是新手村,再加上綠洲村下轄半個居延山,相當於另外一個寒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係統官職。至於南陽郡守,也同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官職,因為一個南陽郡,基本上可以相當於半個兗州了。
除了圍繞著倭國五個戰場的戰事、沿海公共區域戰事、海上追捕戰和高麗戰事之外,在東洋戰區,夷州和蓬州也經曆了激烈的戰事。盡管大聯盟投降退出了戰場,但倭國陣營為了緩解我國本土的壓力,還是在夷州和蓬州進行了騷擾。倭國玩家借鑒了遊擊戰法,目的不是在夷州和蓬州攻城略地,而是引誘帝國陣營追著他們跑,盡量拖延時間,偶爾製造出一些緊張局勢,誘使帝國陣營傳送到夷州和蓬州來回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