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瀨戶內海沿岸剩下的五行炮,都已經是地勢比較高,小舟五行炮船打不上去的。所以小舟五行炮船也得以光榮退場了。但這些比較高的地勢,卻隻能防護很少的區域,來自瀨戶內海的大聯盟兵力,趁機從小舟五行炮船轟開的缺口攻上岸去,跟原本就在這一帶作戰的大聯盟兵力會合。這支生力軍一加入,倭國玩家立刻就呈現出敗勢。大聯盟大軍迅速搶占了無數有利的地形,使沿岸的大聯盟兵力逐漸會師。至於高地五行炮控製的區域,大聯盟兵力刻意繞開,不去觸那個黴頭。但很快,大聯盟繞來繞去,還是控製了整個瀨戶內海沿岸,倭國玩家隻剩下高地五行炮周圍的一些孤軍。
會師後的大聯盟兵力繼續挺進,逐漸將一些容易吃掉的倭國兵力蠶食掉,剩下的也被壓縮到易守難攻的特殊地形中。而那些地勢並不險要的玩家領則一一被攻破,甚至小領、中領、大領也逐漸被攻克。不過有一點是非常不爽的,那就是我不能信任和勸降掉倭國的兵力。而且戰爭中倭國玩家的兵力也拚得很慘烈,寧願被全部打掉,也不願意戰場投降。所以雙方幾乎一直都在拚消耗戰。其實在這個劇本時代的徐州劇本中,我就在倭國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因為倭國有一個全國性的特性,叫做【武士道】。這個特性設定了這個國家的所有兵力隻有戰死,沒有戰場歸降或者投降一說。甚至就連被活捉的時候也很少,因為一旦失敗,這些倭國兵力就會切腹自殺。對於倭國玩家來說,並不會真的舉刀劃自己的肚子,而是直接按下按鈕,然後就掛出戰場了,係統會告訴對方,這個玩家已經切腹了。
而這也正是所有陣營都要第一時間結盟,才敢攻打倭國的原因。畢竟這樣的對手實在太難纏了,沒有其他所有玩家的兵力,不足以戰勝他們。甚至就算集結起所有這些兵力,也未必就能夠奏效。但無論如何也好,純粹依靠雙方的消耗戰,我軍還是逐漸將戰線向前推進,很快就將包括數百個村莊在內的倭國據點全部孤立起來。最終大家通過NPC交流的結果是,先不打村莊,一定要先把其他據點全部拔掉,然後再打村莊。而大家的盟約也得到了修改,必須把這數百個村莊全部拿下,聯盟才能解散。因為誰都明白,以倭國兵力如此強力,本身背後又有高地五行炮的支撐,如果再給對方留下這些孤軍,一旦大聯盟解散,比較容易留下空擋讓他們鑽出去,到時候大家都吃不了兜著走。
於是大聯盟分配兵力,發動了大規模的攻堅戰,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之後,終於將這片土地上所有的釘子全部拔掉。隻有高地五行炮還留著,畢竟太難打了。總共480個村莊,參戰的30個陣營,每個陣營分到了16個。這中間得利最多的當然是西域陣營,一共240個村莊到手。其次是帝國陣營,一共拿到144個村莊。最少的是匈奴陣營,一共隻有96個村莊。其他大領、中領、小領、玩家領,也都按照這個比例進行了分配。分配完畢,聯盟解散。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今後就自求多福了。
144個村莊,帝國陣營在本州沿岸擁有72個,九州、四國沿岸各36個。根據協議,三地的村莊都是連在一起,包括大領、中領、小領、玩家領也各自連在一起。從現在開始,三大陣營可以互相攻擊,但大家心知肚明,現在還不是撕破臉皮的時候,不一起過了,也就是分家而已,各自打倭寇,互相不幹擾,但暫時不會相互動手。要動手也是最後時刻搶奪勝利果實的時候。
所以帝國陣營的目標也非常明確,繼續沿著144個村莊開辟的道路向前,跟前方的我軍打通聯係,奪取更多的倭國領地和領土。目前看來,既然倭寇沒有在瀨戶內海進行抵抗,短時間之內,也不會向我軍發動較大的反擊。
對馬海峽的戰場,其實就是瀨戶內海戰場的延伸。大聯盟要攻擊的,實際上就是連接著瀨戶內海沿岸的本州和九州沿海。我軍的戰法基本上跟瀨戶內海差不多,最後攻占150個村莊,帝國聯盟拿到5個。其中,本州三個,九州兩個。還有一個戰場跟這兩個戰場差不多,那就是北海道海峽戰場。按照同樣的模式,大聯盟得到了180個村莊,最終帝國陣營分到了6個。合計帝國陣營拿到27個村莊,九大陣營各自拿到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