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依舊將軍隊駐紮在險峻的秦嶺上,依靠著堅守戰略,再次“逼退”了我軍。這讓李家班的兵力增長速度再次提升到25個曲。接下來我軍選擇了張角,對方則選擇了李信。張角麾下沒有頂級武將,一級武將出了周倉、管亥、程遠誌三個一級武將,二級武將有廖化、杜遠、劉辟、龔都、鄧茂等十來人,三級武將裴元紹等數十人。總的說來,還是我的武將居多,但對方的主帥比我方更牛。隻不過有了薛仁貴,對方的主帥神馬都是浮雲。當然,對方尚未出場的頂級武將中,需要忌憚的也還有,但不是現在。
對方的主場還是在雍州,我方的主場在冀州。李信又一次采用了堅守策略,打算以逸待勞,而薛仁貴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撤退。這樣做的意圖很明顯擺在那裏,我軍每輪擁有138個曲的增長量,對方此戰後也不過27個曲,就算我軍退了,下一戰得利的還是我軍。
接下來我軍選擇了張士誠,麾下隻有彭瑩玉一個頂級武將。對方則選擇了李淵,麾下擁有裴寂、劉弘基、殷開山等一級武將十來人,二級武將數十人。我軍主場揚州,對方主場還是雍州。依舊還是李淵采用同樣的戰法,我軍不戰而退,讓對方擁有了29個曲的增加量。
新的一戰我軍選擇了張學良,對方則選擇了李光弼。張學良麾下沒有將領,因為將領都被他爹張作霖帶進來了。作為我軍捉獲薛仁貴的策略提出者,對於這場戰爭自然不抱興趣。目前對方主力還是我方臥底,遠遠不是我軍應該出擊的時候。所以沒有等薛仁貴建議,也沒有等李光弼選擇策略,張學良已經率軍退出了陣地。
於是新的戰爭再次開始,這一次我軍選擇了張居正,對方則選擇了李鴻章。之所以選擇張居正,純粹是因為他本是一個文臣,雖然足智多謀,麾下卻沒有將領。但我沒有想到這一選擇,卻再次給我帶來了一個戰神,同樣位列古今十大戰神之一,就是戚繼光。此外還有頂級武將李成梁、努爾哈赤,一級武將李如鬆、李如柏等人。李鴻章麾下則帶來了頂級武將左宗棠、劉銘傳、馮子材、袁世凱,一級武將丁汝昌、鄧世昌、劉步蟾、馮國璋、段祺瑞、徐世昌等。我方主場在幽州,對方主場也在幽州。一般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主場同在一個州,再險的地形也都會留一個後門的。也就是說進攻方在這種情況下隻要布置得到,還是能夠取得勝利的。而張居正本身就是一個敢打敢拚的人,他手底下擁有戚繼光這樣的戰神,也不在意薛仁貴是誰,直接帶著戚繼光,外加一個師的兵力,就攻過去了。
而在另外一邊,李鴻章早已接到消息。隻不過目前來說,他麾下的主力依舊是李自成帶來的降兵,所以他給李自成下達命令,在半路設伏,務必要講對方全殲。而這也正是當初我軍派出李自成臥底之後,已經商定過的。隻要李自成出擊,我軍部隊無條件全部詐降。對於這一點張居正還是清楚的。眼看李自成已經布成陣勢,張居正就算再扭擺,也得投降。於是我軍一個師的兵力,又詐降進入對方軍中。張士誠、張角、張學良、張群及麾下武將,全部跟隨張居正詐降,這中間當然也包括戚繼光、李成梁、努爾哈赤等張居正帶入的武將。可以說,這一戰李鴻章贏得浩浩蕩蕩,直接將自己的兵力提升了一倍,李家班已經擁有了兩個師的兵力。而我軍卻隻剩下不到三個營的兵力,在薛仁貴帶領之下,再次撤出了戰場。其實這一戰真正獲利的還是我軍,已經將兩個師的兵力,安插在李家班中。而李家班現在的嫡係兵力,也才不過一個所而已,我軍內應在敵軍中已經占據了絕對優勢。根據我軍的戰略,此後抓住機會,我軍還將源源不斷地派人混進李家班,進一步掌握對方的班底。
同時這一戰還有一個意義,那就是李家班中已經開始有水軍出場了。自從李家班的梁山水軍將領全部被我軍活捉之後,李家班已經很久都沒有擺得上台麵的水軍了。如今有了丁汝昌、劉步蟾、鄧世昌三大水軍將領,水軍實力頓時蒸蒸日上。此後在水麵上,恐怕也都可以跟我軍戰一個旗鼓相當了。當然,到了水下,還是我軍占優。
而本次“大勝”之後,李家班一時氣勢如虹。畢竟在人數上已經超過我軍很遠,再也不像此前一樣捉襟見肘了。而我軍雖然在戰後補滿了三個營的兵力,表麵上已經不堪一擊,不複往日的光彩。此時在李家班的心目中,是很希望目睹戚繼光和薛仁貴兩大戰神的正麵對決的。所以人人都非常期待。接下來李家班派出了李靖領軍,而我軍則派出了張遼。李靖是軍師之才,張遼則是統帥之才,兩人都沒有帶入武將。但各自麾下千軍萬馬的將領還是足夠的。一個個都擁有響當當的名號。唯一跟此前的不同,就是雙方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變化,由此前我軍的完全占優,已經變成了李家班如今的氣勢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