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中間又以我對地形最為爛熟,畢竟我此前曾經多次越界攻擊,知道關鍵點在哪裏。最終我收獲了一個所的NPC軍官。中國玩家收獲的NPC軍官總數為19個曹帥部。整體上還是快了列國玩家一些,得到的收獲更大。
而接下來的NPC戰爭,由於我的軍職提升到校尉,麾下兩個所玩家和準玩家兵力+一個所降兵+三個所私屬兵力,所以也有了更多渾水摸魚得到NPC的機會。當然,依舊還是主要靠私屬兵力,畢竟米蝦體積小,容易鑽。NPC兵力就隻能跟大部隊行動了。
總的說來,龍族的戰爭也已經可以按部就班了。至於妖界,也是同樣的按部就班。最終的懸念,落在了爭霸劇情上。
爭霸劇情還是從帝國戰區開始。這一次我搖在冀州,分在荊州,需要經過荊州和司州兩戰之後,回到冀州。總的說來,算是分到了一個好的局麵。因為第一戰無一例外都會取勝,第二戰又是四戰之地,彙聚的回家的兵力非常多。而回到冀州之後,河北之地較偏,遇到的衝擊也不大,可以比較容易對付一些。當然,跟其他玩家相比,我的兵力並不占優。是否能夠得到更多的兵力,就完全看造化了。
仗要一場場地打。首先是逃出荊州。照例是其餘13州的兵力都要衝出去,對付的隻是一個州的兵力。所有玩家帶著的兵力都是一個伍,沒有軍銜,這個伍的兵力隻是自己的直屬兵力,打掉一個就沒有了。但下一個遊戲日會再刷新一個伍,如果這個伍的兵力還在,就是多餘的兵力了。此後每個遊戲日還會刷新一個伍的兵力,直到回家戰結束為止。
荊州的爭霸劇情戰場是一個有山有水有平川的戰場。各州玩家有兩條路可以逃出荊州,一條是水路,一條是關隘。防守的兵力又對方進行自由布置,我方也可以大略知道對方的兵力布置情況。然後作為總指揮的我就可以選擇從哪裏殺出去了。結果的布置大出我的意料,對方選擇了關隘鎮守,而完全放棄了水路。荊州玩家的目標很明確,不想跟我們這些人廝拚,老老實實地守住關隘就好了。這樣大家兩不相幹,各走各的。
既然如此,跟大家一說,誰也不願意浪費自己的兵力蠻幹,於是我軍從水路輕易逃離。
第二戰,司州之戰。司州周圍擁有雍州、荊州、豫州、兗州、冀州、並州六個州,加上司州本身為七個玩家單位的地頭蛇兵力。此外,從雍州、並州、荊州出發回兗州,從並州、雍州出發回豫州的兵力,一共五個玩家單位,因為跟司州一個陣營,也是地頭蛇兵力。這樣一來,一共有12個玩家單位的地頭蛇兵力。而從司州回家的玩家,則包括從並州出發經司州回家的徐州、揚州、荊州、交州玩家,從荊州出發經司州回家的並州、冀州、幽州、青州、雍州、涼州玩家,從雍州出發經司州回家的冀州、幽州、青州、揚州、徐州玩家,從冀州出發經司州回家的雍州、益州、漢中、荊州、交州、揚州玩家,從兗州出發經司州回家的並州、雍州、涼州、益州、漢中、荊州、交州玩家,從豫州出發經司州回家的並州玩家,共計是29個玩家單位的兵力。戰場的地圖跟荊州一樣,也是有關隘和水路兩條路。而司州玩家也同樣選擇了鎮守關隘,放棄水路。很明顯,司州玩家也不想在這個時候跟我們發生衝突。於是我又一次帶著大軍從水路輕易逃離,大家相安無事。
接下來,回到冀州了。我軍已經有來自幽州、並州、司州、兗州、青州、涼州、雍州、荊州、豫州、徐州一共10個玩家單位的兵力回了家。此外,還有來自荊州、豫州、徐州三個州準備回並州、幽州的6個玩家單位兵力,來自涼州、雍州、荊州準備回青州的3個玩家單位兵力,也是我方的同盟軍。共計是19個玩家單位的兵力坐鎮冀州。這些兵力基本上都沒有經曆過戰鬥的洗禮,經過三個遊戲日的積累,現在一共是57個玩家單位的兵力。等到我雄心勃勃地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卻發現根本就沒有敵對玩家需要從冀州經過。在我軍的背後,已經是並州、冀州兩個同一陣營的州了。而從這兩個州出發的敵軍早在上個遊戲日就已經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