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下麵的事情就好做了。盡管我如今已經可以飛行,衝到前麵也沒有問題,但為了不刺激甘寧,我還是沒有衝到前麵去,隻是在艦隊中心比較安全的位置指揮作戰。一個裨帥部的艨艟衝在最前麵,鬥艦則跟在後麵。而其他兵力的小舟,則跟在大部隊的兩側,分散在海麵上,向敵軍發起衝鋒。而衝在最前麵的一個裨帥部的艨艟上,全部都是萬招一的曲阿兵,這意味著我軍的防禦和攻擊都是敵軍的數十倍。此外,還有四個參帥部的萬招一曲阿兵,則全部都在緊隨著的鬥艦上。戰鬥一開始,直接就把對方打蒙了。眼看著他們的五行炮船不斷沉沒,而我軍卻像沒事人一樣,一個個衝得很歡實。這些艨艟和鬥艦都是負責在港口周圍布防的。陣型拉得比較開。而我軍卻直接對準了港口,長驅直入,迅速衝進了港口。後麵跟著的鬥艦趁機向兩側開火,不斷擴大口子。這些普通的鬥艦,照樣擁有對方好幾倍的攻防,打起來並不吃虧。
而隨著先頭的艨艟衝進了敵軍港口,原本打算用小舟奪船的計劃也發生了變化。敵軍五行炮船停靠得非常緊密,這樣才方便及時上船。這時候接到警報,正在向這邊飛奔。而我當然不會讓敵軍這麼輕易上船。命令傳了下去,所有人立刻衝上對方的船,趕到岸上阻擊敵軍。而接到這個命令最開心的就是甘寧了,第一個衝了出去,帶著九個參帥部的萬招一曲阿兵,穿行在對方的船隻上,拚命向岸上飛奔。而這時候我軍後方的鬥艦已經一分為二,向著對方的外圍兵力猛衝猛打。於是在剛剛打開的缺口中,就出現了一個安全通道。私屬兵力迅速分開,跟著鬥艦殺了過去,NPC兵力則駕著小舟迅速衝向對方的船隻。
我給私屬兵力下了死命令,一定要盡量逼近敵軍,一到麵前就攻船,盡量分散敵軍外圍兵力的注意力。這樣一來,我軍的鬥艦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方便地發動攻擊。這個戰術果然奏效。眼看我軍私屬兵力的小船來到麵前,對方不得不分心對付這些小舟,在小舟不斷下沉的過程中,我軍的戰果也不斷擴大。而這時候我已經命令開始招降。對方在損失了一個偏帥部的鬥艦之後,又損失了一個裨帥部的艨艟,眼看我軍的兵力已經跟對方持平,而我軍的前鋒NPC成功將敵軍的增援部隊阻斷在岸上,又有大量小舟登上了港口裏的五行炮船,就知道大勢已去了。於是三個裨帥部的艨艟和四個裨帥部的鬥艦歸降。隻有各自一個裨帥部的艨艟和鬥艦在頑抗中被我軍全部擊沉。外圍的戰役結束。
實際上戰爭的重點也就在外圍。外圍的損失決定了這次戰爭的戰果到底有多大。敵軍總計被擊沉了兩個裨帥部的艨艟,外加六個裨帥部的鬥艦。而我軍則收獲了三個裨帥部的艨艟,外加四個裨帥部的鬥艦,接近一半的五行炮船得到保留,這個戰果是可喜的。而我軍的五行炮船中,總計的損失沒有一個參帥部,這就更加是可以接受的結果了。
此刻敵軍的五行炮船已經全部被我軍控製。岸上的敵軍也在曲阿兵以及隨後趕到的虎豹騎的衝擊之下,被打得沒有一點脾氣。看到海裏的局勢已經明朗,倭寇也失去了繼續進攻的興趣,現在需要考慮的是如何保住有生力量了。在對方副帥的命令之下,倭寇開始撤退。
而這時候我已經趕到前線,如何能夠讓對方安然撤退。炮龍兵已經全部到了,遠遠看到對方副帥的位置,飛過去就是一陣排炮。結果對方的副帥、偏帥、裨帥、參帥,都在這一陣排炮中被轟成了渣。同時還有無數牙帥、遊帥、曹帥也被轟殺。倭寇失去了指揮中樞,而我則帶著大軍開始向岸上衝鋒。岸上的敵軍實際上隻有一個母船偏帥部+一個樓船偏帥部,共計兩個偏帥部的兵力,比外圍的兵力還少。那些敵軍倒是想要逃,隻不過曲阿兵的速度更快,再加上六個裨帥部的虎豹騎更不是蓋的,早已繞到敵軍前頭嚴陣以待。在這種情況下,倭寇根本就沒有時間逃回老巢,被我軍全部包圍在海灘上。最終兩個偏帥部的兵力,投降了八個裨帥部,隻有兩個裨帥部死戰而死。
戰後我軍一共得到了一個副帥部的兵力,其中一個偏帥部的母船五行炮船,一個偏帥部的樓船五行炮船,三個裨帥部的艨艟五行炮船和四個裨帥部的鬥艦五行炮船收入囊中。更加重要的是,在清點戰利品的時候,在崇明島內部發現了一個造船廠,同時還在崇明島發現了五行礦脈。造船廠裏堆積了一個大帥部的五行炮成品。很顯然,倭寇正準備繼續擴大規模,卻沒有想到會被我突襲。有了這個基地,今後跟倭寇作戰,我又有了資本了。所以我下的第一個命令,就是繼續瘋狂製造五行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