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戰爭就是盡量殺傷敵人保存自己,所以隻要在戰線前方盡量破壞掉敵軍的攻防體係,我方就會占據優勢。在大船的配合之下,不斷在對方戰線上製造空洞,就可以讓我軍在局部反而形成以多打少的態勢。如此一來,敵軍的損失就更大了。
基於以上原因,我首先讓我軍擺出了通暢的陣型,隨時可以供前方的小舟退後休整,後方的小舟又能夠及時頂上去。又為大船劃定了專門的通道,保持在安全距離之外,被敵人攻擊不到,卻可以隨時攻擊到任何敵人。隻要發現某一處敵軍比較強力,大船就過去把硬骨頭啃掉。
經過這樣布置之後,我軍的戰力大為提升。不過保證我們取勝的最關鍵一點,還是敵軍雖然人多勢眾,但世界聯盟並不是鐵板一塊。五十億玩家差不多有五萬多個幫派,最大的幫派也不超過一億人。而且這些人中,各個大洲甚至中國玩家都有,形形色色,很難統一起來。要一起行動都要耗費大量時間,浪費大量口舌,就更別說一起組成戰陣了。而我方作為一個長期發展的大聯盟,一直以來號令嚴明,組織清晰,行動流暢,很容易就將命令執行下去,戰術也能夠迅速得到實現。
世界聯盟以為照搬了我的蜂群戰術,就能夠打我一個措手不及,隻剩下拚命逃跑一途。沒有想到我軍反客為主,竟然主動在海麵上挑釁他們這些遠遠超過我方的兵力。所以接下來的情況就是,前麵的敵軍被我們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後方的敵軍卻在不斷向前推進。為了鼓舞士氣,波比在世界聯盟編造了一個故事,我軍主力正在垂死掙紮,但我軍其他部分卻在被蠶食。這增強了世界聯盟迎戰的勇氣,所有跟我軍接觸的世界聯盟玩家,都以為遭遇了我軍主力,自己損失不算什麼,隻要頂住主力打,就可以給其他玩家贏得時間。而這樣的結果,就是世界聯盟的小舟接二連三不計損失地前撲,又接二連三被我們打掉。茫茫海麵上,自恃人多的世界聯盟采取了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的亂戰戰術,所有人打亂編製,哪裏有我軍就往哪裏衝。這種打法一旦開始,就已經不能改變了。所以結果就是,我軍的陣型一直得到保持,沒有任何一艘對方的小舟能夠衝進我軍的陣型中,而對方卻像河馬一樣前赴後繼,給我軍送來豐富的經驗。
這種進攻的結果就是,我方小舟往往要擊沉對方數百艘小舟之後,才會被對方擊沉。而兩個師的NPC則一直被小舟保護著,沒有受到任何攻擊。等到海麵上敵軍所剩不多的時候,我軍居然隻損失了20%的小舟。而看出形勢的變化之後,我果斷命令“突圍”。
所謂“突圍”,實際上是包抄。我已經計算出此刻我軍不僅戰力占優,就連數量也已經占優。隻不過由於雙方的基數比較大,波比又下了亂戰的命令,對方統計不到結果而已。既然如此,我當然要打一場全殲世界聯盟玩家的殲滅戰。大軍分四個方向“突圍”,對方不知是計,不但沒有預感到危險,還以為我軍終於頂不住了,一個個拚命來追。而我軍在陣型嚴整的衝擊之下,很快就突破了四個方向的重圍,然後每個方向同時向兩邊鋪開,對敵軍進行合圍。等到衝在前麵的敵軍發現不對勁的時候,我軍合圍已成。而衝在後麵的敵軍,還不知道前麵的情況如何,隻管一個勁向前衝。
亂成一團的敵軍,人數又遠遠少於我方,眼看我軍已經占據優勢,並且被我軍包圍,在我刻意停下攻勢之後,不得不選擇投降。係統規定,玩家一旦投降,隻損失90%的兵力,還可以帶回10%,而當前剩下的特殊作戰工具例如戰船還可以帶回一半。投降是強製執行的選擇,玩家投降後得到係統保護,不再被進攻。正因為如此,對方才選擇了投降。盡管是亂戰,玩家暫時不能知道自己的戰損,但世界聯盟的玩家一直都還在後方躲著,這時候全部都還健在。
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我軍有了招降敵軍的機會。戰場軍職最高的玩家有在全部降兵中招降的權力,而往下則按照其他軍職跟最高玩家軍職編製之間的比例,招降的範圍也逐步降低。也就是說,最後投降的400萬個軍的兵力,首先將被我在其中招降一次,然後軍職較低的玩家再逐次在其中招降一次,直到某個軍職的我方玩家可以招降的對方兵力少於一個曹帥部為止。而這400萬個軍的兵力,達到4萬個曹帥部。也就是說,除我可以在這近一個大帥部之中招降之外,往下還有副帥、偏帥、裨帥、參帥、牙帥、遊帥六個階次。曹帥階次因為不足一個曹帥部,不能招降。而我作為彪長,下麵有部長、曲長、隊長、伍長、普通玩家五個階次的玩家,也就是說,人人都有份,並且最低在一個牙曠部中招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