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NPC戰爭,直接就有些鬱悶了。跟曆史劇情一樣,公孫瓚隻知道為自己建一個烏龜殼,把大好的兵力都用來守龜殼。由於嚴綱和公孫越都已經在上一個劇本掛掉了,現在公孫瓚身邊就連親信都沒有,趙雲可說已經是最親近的將領。而趙雲屢勸公孫瓚,公孫瓚皆不聽,也隻得跟著他守在烏龜殼中。結果袁紹派人從地道攻入烏龜殼,趙雲和我救援不及,公孫瓚竟然被擒殺。好在我事先知道公孫瓚必敗,悄悄潛入後方,在公孫瓚被殺的時候撿走了掉落物品,並順便在公孫瓚營帳拿走了幽州牧大印和調兵符。
這件事情讓很多人都感到鬱悶。首先鬱悶的是袁紹,拿不到幽州牧大印和調兵符,這就意味著他不僅不能合法取得幽州,而且對幽州兵的招降幾率也降低了。其次鬱悶的是周扒皮,他因為先前寸功未立,沒有跟著袁紹攻入公孫瓚大營的機會,隻能等到戰後進來取戰利品。但等他來的時候,早就黃花菜都涼了。還有一大批其他玩家也是鬱悶者,他們沒有參戰,卻可以混進來。誰知道我的手比他們更快,大多數人都是白來一趟。少數沒有白來的還看見了我的影子,一路跟著追過來,卻被我放出的數百技能召喚打得落花流水。
既然有人不高興,自然就有人高興。除了最高興的我之外,其次就是趙雲了。雖然公孫瓚之死讓他遺憾,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而我提前帶來公孫瓚敗亡的消息,也得以讓趙雲通知了其他兩個元帥,使幽州15個軍的兵力在袁紹軍合圍之前逃了出去。作為讓全軍逃出功勳最大的我,又拿出了幽州牧大印和調兵符,而且我本身又是唐公前將軍並司州、雍州、並州、涼州四州牧兼潁川、南陽太守,趙雲等三個鍵帥一致擁護我繼承公孫瓚為幽州牧,率軍為公孫瓚報仇。對此我當然求之不得,立刻展開了對袁紹軍的作戰。
由於公孫瓚已死,公孫瓚陣營自然也煙消雲散。不過公孫瓚陣營的玩家卻暫時沒有解散,因為目前公孫瓚軍還沒有散,隨時可能產生新的陣營。不過我當然也沒有弄出新的陣營,這時候第二次徐州之戰即將爆發,正是我率玩家加入呂布陣營的最佳時機。於是幽州之戰,也就演變成隻有我一個玩家參加的戰爭。
幽州軍15個軍,除了一個軍的白馬義從之外,還有兩個軍的幽州衛騎,五個軍的幽州鐵騎,兩個軍的步兵,外加五個軍的弓兵。公孫瓚這種兵種的組成非常奇特,幾乎不用步兵,唯一兩個軍的步兵也是用來搞運輸的。這跟幽州盛產戰馬有關,幽州騎兵善於打複雜地形的戰爭,即使在山路地形,也能夠跟步兵拚個相當。至於白馬義從,就更是上山如履平地。然後再輔以弓兵作戰,形成了幽州兵的特殊戰法。幽州鐵騎和弓兵各自為一個健帥部,白馬義從、幽州衛騎和步兵為一個混合兵種健帥部。趙雲為混合兵種健帥部的健帥,騎兵健帥為公孫龍,弓兵健帥公孫虎。我當初做都督的一個軍為步兵,另外還有一個步兵師,現在依舊委托給趙雲指揮。
袁紹殺了公孫瓚,又看到我軍奪路而逃,自以為幽州已經平定,現在正在大宴將領。而我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對袁紹發動了突襲。此番袁軍有50個軍出戰,目前都在城外駐紮。其中,準備向涿郡、代郡、上穀、漁陽、廣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玄菟、樂浪十個郡出發的各三個軍兵力已經全部委派妥當,正在各自準備行裝,等待著大宴結束,就開始出兵。
我帶著大軍悄悄趕到城下,並沒有立即出兵攻擊,而是首先使用了【點化】進行招降。立刻就有三個軍三個營一個所四個彪的兵力投降,各自帶著行裝跑了過來。由於正在出兵各郡的準備期,其他袁軍也不以為然,隻以為是正常的調動。我將降兵就地整編之後,讓他們原地待命。等到20秒一過,再次使用【點化】。又是兩個軍四個師三個營一個所三個彪兩個部兩個曲兩個隊兩個伍的兵力投降過來。又20秒,兩個軍三個師三個營兩個所四個彪兩個部兩個曲兩個隊一個伍兵力被招降。再20秒,兩個軍三個師一個彪兩個部一個曲兩個隊兩個伍歸降。
簡短截說,隻三分半鍾,袁軍25個軍已經被我收入囊中。又三分半鍾,37個軍到手。再三分半鍾,44個軍到手。再三分半鍾,46個軍到手。再三分半鍾,48個軍到手。再三分半鍾,城外真正的袁軍不到一個軍。這時候我派一個剛剛投降過來的傳令兵前去傳令,讓這不到一個軍的袁軍都開到50裏之外駐紮,至於駐紮之後的事情,就留著我慢慢去點化了。雖然不到一個軍,但總也是一點兵力,我不想浪費,又不想他們在這裏礙手礙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