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聽郭嘉道:“這個很容易分析。餘下五人中,張好古勢力最大,也是如今諸侯中勢力最大之人,將來是明公的最大對手。但也正因為如此,張好古跑出來搞事的可能性不大。要知道張好古在王允做司徒的時候,就已經兵權在握。此後曆經多人掌權,一直不倒,地盤卻越來越大,官也越做越大,還被聖上封為唐公,如今已是位極人臣。說明此人的特點是穩紮穩打,從不冒進。所以此時此刻,也不可能出來偷襲明公。而且我一直懷疑,張好古如果要阻止遷都,完全是有那個能力的。他的兵雖然少,見到明公卻總是有恃無恐的樣子。如果天子還在洛陽,張好古阻止遷都名正言順,而且位高權重,犯不著現在才來偷雞摸狗。至於張楊,此人在當初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本就是一鎮諸侯,轉眼間各路諸侯紛紛凋落,唯有張楊從上黨入河內,一路謹小慎微,至今安然,還做了司州刺史。此人跟張好古一樣,絕非惹是生非之輩,也不可能是他。此外張濟也跟此二人一樣,當初張濟與李傕郭汜樊稠共為董卓麾下四大軍閥。董卓死後,與李傕郭汜樊稠一起入長安。李郭之亂,張濟並沒有攪入,關鍵時刻還做了一個和事佬。此後張濟一直規規矩矩呆在長安,沒有參與紛爭。這說明張濟也是一個明哲保身之人。所以五人之中,就隻剩下楊奉韓暹二人了。此二人本在朝中得意,明公到時,此二人受到排擠,不得不屯兵大梁。今番來者必是二人。隻當初此二人兵力不到明公六分之一,且大多為新軍。今日竟能一舉攻殺明公大量人馬,若非背後有高人指點,便為二人蛻變成龍。明公需要小心應付才是。”
曹操拊掌大笑:“奉孝真高論也。隻不知我該如何應對?”
郭嘉笑道:“應對之策,諸公皆為擅長,若公仁則尤為精通。”
曹操笑道:“奉孝點名,公仁有何見教?”
卻聽董昭道:“明公可以楊奉韓暹襲擊我軍消息速速通報張好古。指斥其試圖劫駕之非。並嚴令張好古,一旦得到此二人消息,需立即捉拿,押解許昌。張好古目前仍為楊奉部屬,若其不遵號令,明公可以攻之。至於楊韓二賊,其意在聖上,今番埋伏得計,必然繼續前路埋伏也。他知明公敗了一陣,今番必不敢趁夜進軍。明公卻反其道而行之,偏偏漏夜派兵埋伏要路,反殺他一個措手不及。”
曹操大喜:“就依公仁之計。唐公那裏,麻煩公仁就走這一趟。夏侯惇、曹仁聽令,命你二人各率精兵,於要路埋伏。隻等楊韓二賊殺來,就給我迎頭痛擊。”
卻說楊奉韓暹勝了一陣,光榮收兵之後,聚在一起商議:“曹操輸了一陣,必然謹慎。我等出其不意,趁他夜裏不敢出兵,再去前路埋伏,若再殺他幾十個軍,曹賊便不足懼了。那時我等可以請前將軍出兵,殺曹賊個片甲不留。”
二人計議已定,點起大軍出發。眼看就要到達埋伏之地,忽然兩側傳來呐喊之聲,轉眼間亂箭齊發。迎頭將楊韓聯軍的前部軍馬射成了刺蝟。楊奉韓暹大驚,急忙退軍。豈料正退之間,左側曹仁,右側夏侯惇,許褚典韋李典樂進等將領隨後,兜頭迎住掩殺。楊奉韓暹指揮大軍拚命衝突,在曹仁夏侯惇合圍之前沒命衝出。但跟在身後的,已經各自隻有五個軍。其餘大軍,全部陷在後麵。黑夜中楊奉韓暹繼續沒命奔逃,又各自折損了兩個軍,才勉強得以逃脫。此戰曹軍共計消滅楊韓聯軍14個軍,招降15個軍,隻餘6個軍走脫。
曹操聞報大喜。他帶出來160個軍,折損75個軍,但現在補上15個軍,還有100個軍。目前在山東,還是他曹孟德更加兵精將廣。更加重要的是,恐怕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擋他遷都許昌了。
“徐晃歸曹”之戰結束,雖然徐晃依舊在我的麾下玩得好好的,但曹操也算在小有折損中達到了戰略目標。楊奉對這一戰的獎勵是,由於他已經隻剩下3個軍的兵力,韓暹也隻有3個軍兵力,兩個人已經不足以形成陣營了,所以楊奉、韓暹二人解散陣營,投入我的麾下。
對於曹操的號令,我隻當沒有聽見。現在我正愁曹操不來主動打我,這不正是機會麼。所以我不但接受了楊奉和韓暹的歸降,還大張旗鼓進行了宣傳。曹操聽說這個消息暗暗高興,卻正在遷都許昌路上,暫時沒有空來理我,也隻得慢慢再行理會。
而楊奉和韓暹解散陣營,則意味著八萬玩家從此無家可歸了。不過他們作為楊奉和韓暹部屬,依舊可以繼續在司州停留,甚至可以擔任原來的軍職。直到找到新的主公為止。而這就是主公主動歸降跟被迫解散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