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接下來的招降就好辦多了,在我的建議之下,張好古軍張鬆軍呂布軍圍成一圈,這邊放那邊就抓,反複抓反複招降反複放了又抓,直到所有人投降為止。當然,我很有經驗,劉關張穆順武安國孔融陶謙公孫瓚鮑信張楊,全部被我招降。而大多數高級將領,也都被我招降。由於這次張遼高順都沒有出戰,所以呂軍這邊就是我跟呂布分兩碗粥。25個軍,張好古張鬆呂布三家各自招到八個多軍,而我就招到了四個多軍。如此一來,在虎牢關一帶,呂布擁有近44個軍,張好古張鬆各自擁有近14個軍合計近27個軍,雙方合計擁有70個軍的兵力。張好古和張鬆幹脆把各自多出的三分之一個軍的兵力也扔給了呂布。而呂布則把一個整軍的兵力給了我,讓我一下子擁有了五個軍的兵力。
接下來就是為今後做打算了。很快整個戰場又會恢複到戰前的時候,明天肯定會有一場假打。但假打之後如何打算,卻又是非常現實的問題。畢竟黃朝和呂布目前是兩個陣營,雖然暫時合作,但這種合作一定是不穩固的。呂布派我先去跟張好古接洽,畢竟這種事情不能由首腦直接談,一旦談崩了就不好辦了。派我這種打下手的先去,也有一個緩衝作用。
呂布這樣安排正好合我的意。於是我飛快來見張好古。商量一陣,我提出了一個方案,拉呂布為黃朝做事。反正呂布的兵力現在夠強大。到目前為止,小劉協和董卓都在試圖拉攏呂布。董卓目前勢力最強,但董卓不是皇帝,所以呂布不會投奔他。小劉協雖然是皇帝,但在人家掌握之中,呂布也在觀望。所以目前呂布最適合投奔的實際是黃朝。畢竟在黃朝好好幹的話,上位是很容易的。但呂布一旦投奔黃朝,依靠自身發展肯定不如在小劉協和董卓那裏便捷。畢竟在黃朝,武力並不是第一位的。所以如果要讓呂布投效,就得給呂布開一個他認為值得的價碼。而這個價碼,我覺得黃朝道師兼黃朝政師兼黃朝大將軍這個職位非常合適。這也是張好古作為黃朝道公權限內能夠給呂布最高的榮譽了。畢竟呂布沒有那個能力當黃朝政公。張好古和張鬆同意了我的方案。於是我又回報呂布。
呂布聽到我的回報不由一呆。說老實話,自從黃朝被董卓攻滅之後,他一直沒有想到黃朝是可以卷土重來的。實際上他對於黃朝是很有好感的。隻是黃朝沒有仗打,所以他一直沒能出人頭地,隻能跟著丁原當小弟。直到此時此刻,他才覺得黃朝原來依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豈止不錯,簡直就是絕佳的選擇。事實上,選擇黃朝也是一個最經濟的選擇,因為董卓和小劉協這兩個勢力,隻要他有心,也就是兩根指頭可以滅掉的。而黃朝則不然,到時候大批的黃巾等著自己去剿滅,實在煩得很。而且就董卓和小劉協的為人,再加上製度來說,呂布也不認為自己爬到高位之後會很穩固。那兩個勢力的高位,無論再高,隨時都會有被奪去的危險。而在黃朝,一旦自己成為黃朝道師,那就是被萬人敬仰的角色,就連張好古都不能輕易奪去他的地位。也就是說,除非他呂布吃錯了藥要背叛黃朝,永遠也不用擔心別人會把他弄下去。
此時此刻,呂布是千肯萬肯。不過呂布也沒有被眼前的事情衝昏頭腦。他還是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到時候必須讓丁原也成為黃朝道公,而且位置要在他呂布之上。我不由在心中暗歎,呂布一旦要當好孩子,還真是好得人見人愛。時勢造英雄,時勢也造狗熊啊。
而所謂回報張好古,基本上都是張好古聽我的意見。我認為丁原做黃朝道師的確對於呂布很有幫助,這可以滿足他做好孩子的一個願望。隻要是美好的願望,在我們權力範圍內,都應該盡量滿足。再說,就算不從這裏考慮,為了呂布能夠過來,這也是必須的。
於是呂布得到鄭重承諾,一旦呂布能夠幫助張好古重建黃朝,他和丁原將成為黃朝道公,丁原排名在他之上,同時他還將成為黃朝政師兼黃朝大將軍,統領黃朝兵馬。得到承諾的呂布從這時候開始,宣誓為黃朝效忠,一定要把小劉協和董卓拉下馬。
既然呂布表了態,張好古也不藏私,直接將我的臥底身份告訴了呂布。並告訴呂布,今後有難以決斷的事情,可以直接找我共同決斷。呂布不由對我刮目相看,直到現在他才知道我是一個臥底。不過現在他已經宣誓為黃朝效忠,這已經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