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破解(1 / 2)

根據師父的指點,我回到營地之後,開始了對自己的訓練。

要充分發揮攻擊速度和移動速度的優勢,就要對身法進行訓練。而要訓練身法,又首先要訓練步法。在不斷的體悟之中,才能獲得真正的進境。

我的辦法是觀察敵人的攻擊和防禦方式,判斷敵人會對自己產生的威脅,以及敵人將會如何閃避我的攻擊。在這種判斷之下,再思考如何用最好的走位給敵人造成連綿不斷的打擊。

我開始回憶起每一次重要的對敵中殘留的印象,分析當時的得與失,再考察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攻擊到敵人而不被敵人傷害到。

到後來“三連擊”和“水滴石穿”這樣的連擊技能逐漸在我心中組成了一副分解來的圖畫。這兩個技能本身就包含了攻擊和移動的銜接,每一個環節都是那樣無懈可擊,正好克製到對方的應對。我不由對這中間包含的武學底蘊癡迷起來。

心有所動,便表現為行動。當我在訓練營地中轉了無數圈之後,我發現自己已經徹底掌握了這兩個招數的神蘊。甚至在分解這些攻擊的過程中間,我也找到了應對襲擊的辦法,那就是重新培養自己的應變習慣。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間的很多習慣往往在關鍵時刻造成麻煩。舉一個例子,當你捅了馬蜂窩的時候,老人們會告訴你一個道理,馬蜂在當時會瘋狂地向周圍的人發起進攻,但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馬蜂不會攻擊靜止的人。但即使掌握了這個秘密,你也難免不被馬蜂攻擊到。因為根據我們的習慣,一旦打算靜止的時候,我們忍不住就會有一個下意識的動作,去控製自己的身體不要動。但實際上,這個控製動作本身就是在動了,於是你便受到馬蜂的攻擊。

這個例子是我的真實感受,當時我下意識地打算把身子一定,就是這細微的運動,招來了馬蜂準確的攻擊,蜂尾直蟄我的眉心。好在馬蜂的毒性並不大,沒有給我造成生命損失。

正是被馬蜂攻擊之後,我無意之中領悟到武學的某種真諦,那就是依靠內在的運動去控製自己,而不是使用外在的力量。那一次如果我隻是用自己的內力去控製身體,或者根本不理會當時的情況,完全釋放自己的內在,不讓身體任何部位產生運動,一定不會被馬蜂蟄到。

這個有益的經驗,直到我進入遊戲之後並得到師父的指點,才被我認識到,這是武學上的一個重要經驗。這也正好跟古語中說到的“靜若處子,動如脫兔”相印證。

同樣,玩家在受到“三連擊”和“水滴石穿”的攻擊之後,往往也是利用自己的固有經驗做出反應。殊不知這兩個招式就正好是根據玩家的固有經驗進行設計的。如果玩家繼續按照往常的方式進行反應,就難免不會遭到狂風驟雨一般的攻擊而根本難以閃避,最多也就是能夠防守到“三連擊”的最後一擊,碰到“水滴石穿”,則根本就傻掉了。

說到“水滴石穿”,我在這裏再解釋一下這個技能為什麼能夠讓人傻掉。這是因為師父在設計這個招式的時候,正好針對了人們的通常思維方式。“三連擊”雖然也有所針對,但那種針對還是類似於“腦筋急轉彎”之類的針對。“水滴石穿”的針對性完全不同,根本就是挑戰人類思維能夠存在的極限。當你耗盡所有的努力還不能閃避,甚至當你委屈求全地打算硬挨過去還給你出現其他的意外情況的時候,這些打擊就會一連串出現在你的腦海裏。不用等到第六十次挑戰你情商的極限,你就已經傻掉了。但這個過程實在太快,往往在事後你並不能分析出到底問題出在哪裏,也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應對。所以到下次再碰到這一招之後,你還得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