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小戰役,汪嶽上山之後憑著兵力優勢清剿對方中路殘敵的戰鬥中,消滅中路敵軍一百人,本方損失五十人。留下一百人分成兩隊阻擋其他兩路敵軍的過程中,因為占據地勢好,消滅敵軍一百多人損失六十多人。最後的清剿消滅敵軍約一百,損失二十人左右。現在汪嶽帶上山的四百五十人中,還剩下三百人出頭,而縱橫四海用於防守下麵的二百人,除了騎兵就是弓兵,並不利於山地作戰。好在縱橫四海一直將騎兵當作步兵來用,騎兵還有點戰力。
失去了山嶺,縱橫四海的優勢蕩然無存,而且人數上占有劣勢,時刻處於被汪嶽圍殲的處境。這時候他已經明白,汪嶽本人正在山上,剛才便是因為汪嶽的加入,才能在瞬間殲滅他山上的守軍。
不過此刻縱橫四海麵前,除了對方擋住路口的三百人還在揮舞著兵器之外,好一陣都沒有動靜。縱橫四海正好趁著這個機會重新調整了布署,命令山下的軍士迅速占據有利地勢,防備對方的攻擊。盡管現在居高臨下的是對方,他依然希望通過地形的因素來牽製對方。
但就在他調動隊形的時候,汪嶽已經命令隊伍動了起來。首先是山腹中的軍士全部衝出,會合路口分出的二百五十軍士,一起撲向正在運動的敵人。而路口剩下的五十軍士,依舊牢牢地占據著路口,揮動著武器。
又過了片時,黑暗中終於隱隱現出縱橫四海的身影。當然,為了防備路口敵軍的突襲,他早已遠遠地躲在一邊。汪嶽留在山坡上機動巡回的軍士卻還是發現了他,並將具體位置告訴了汪嶽。汪嶽當然命令路口的五十個軍士追了上去。
縱橫四海這時候隱身的冷卻時間還沒過,一見形勢不對,急忙朝本方還在戰鬥的軍士靠攏,避免受到圍攻。隻是汪嶽也料到他的戰略意圖,早已命令原本分兵攻擊對方軍士的一部分軍士回頭堵截。縱橫四海見勢不妙,隻得利用自己的高敏捷屬性,在山裏蹦高躥低,拖延時間,隻等冷卻時間一過可以隱身,或者能夠拖住對方的一部分軍士,減輕本方軍士的壓力。
但縱橫四海的這個戰術很快又失效了。因為汪嶽早就身著軍士的服裝不緊不慢地跟著他。這時候隱身的冷卻時間剛剛過去,早已一個隱身,飛速竄到他的身前。
隻覺得脖子上一痛,汪嶽的襲擊得手,也不知道縱橫四海掉了多少血,黑夜中也看不清楚傷口的形狀。這還沒完,汪嶽的“三連擊”跟著又出手了。
刺客得手之後,快速發動攻擊,已經成為一個定勢。因為對方在受到偷襲的過程中間,無論敏捷和速度有多高,都來不及反應。當然,一般刺客都將“三連擊”這樣的技能留到最後,因為理論上說來,這種連擊因為有持續時間,可以讓對方有反應的機會。上次象七妹一樣提前預知吻喉而身體前撲則是身經百戰的特例。
跟七妹不同,縱橫四海平時隻有他偷襲別人,哪曾被別人偷襲過。當然不可能象七妹一樣迅速做出反應。所以這個“三連擊”也就實打實地攻到了他的身上。直到最後一下,才有機會奮力抵擋,減輕了傷害。
汪嶽的目的,當然不是這樣就殺掉他。畢竟麵對一個經驗豐富的殺手,縱橫四海一定是有所準備的。汪嶽不過是想拖延對方逃跑的時間,好讓本方的軍士合圍。所以他的“三連擊”攻出的方向,正好將縱橫四海推向身後追來的軍士。
接下來沒有任何懸念,在圍攻中縱橫四海遺憾地輸給了汪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