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槍對槍(2 / 2)

趙雲道聲“好”:“官渡一戰,張文遠海內知名,趙雲仰慕得緊。”

張遼淡淡道:“剛才看子龍與翼德之戰,張遼自知不敵,隻是子龍願意指教,遼卻不願錯過機會。此番便與子龍較量一場,還望手下留情。”

我立刻大搖其頭,不是因為張遼短了氣勢,而是因為我心中知道張遼的確不是趙雲對手。不過目前我手下之將,就算高順高覽張郃顏良文醜張燕等人都在此,恐怕也隻有張遼武力最強。論單挑,我的實力比大唐差多了。好在來的隻是趙雲而不是呂布,呂布若來,我方必敗無疑。

對哦,我心中靈光一閃。大唐既然不派呂布隻派趙雲,那就是說目前大唐隻是在賭天命,給了我一個取勝的希望。既然如此,我可得好好利用這個機會。

卻聽趙雲道:“文遠不需客氣,還請出槍。”

張遼道:“好。”

挽個槍花,當胸照趙雲便刺。趙雲也將亮銀槍抖圓了,對著張遼的點鋼槍就纏了上去。

二人這番槍對槍,卻是一番好戰。

槍跟矛的區別,便是矛主剛猛,而槍主剛柔相濟。用矛者必以自身深厚的功力為依托,方才可以發揮最好的效力。所以冷兵器時代,使矛的大將並不多。隻有象張飛這樣內外兼修的,才敢用矛。而用槍者更加注重內力的鍛煉,出槍之際,與其說是用槍,不如說是讀槍。用槍者必須讀出對方武器上的竅門,然後根據對方的竅門,自己的槍才能跟著虛虛實實,將力量都用在該用的地方。

說得更易懂一些,冷兵器中的槍就好像拳術中間的太極拳,尋找的是一種道,一種隱藏在武學之中的亙古不滅的道。

趙雲和張遼都是用槍的高手。但趙雲跟張遼又有所不同。張遼也懂得槍中之道,但這種懂隻能算是理解,並且在長期的實踐中將所有的理解都融會貫通了。而趙雲的道,則已經融進了整個槍法之中,尋找出一種最合理的方式將槍的魅力展現出來。正因如此,趙雲在三國時代,才能算的上一個神級高手。他的槍跟呂布的戟,關羽的刀,張飛的矛,黃忠的箭,都已經成為一個傳奇。

三國時代另外的五大高手,跟這五人的兵器也比較一致,分別是典韋的戟,許褚的刀,太史慈的矛,馬超的槍,甘寧的箭。這其中,典韋的戟和許褚的刀比呂布和關羽的稍遜一些,後麵三個則實力基本相當。尤其是馬超的槍,跟趙雲一樣,已經達到武道的境界。可惜馬超在修心方麵比趙雲稍差一些。雖然在槍法上未必輸給趙雲,卻仍然排在趙雲之後。

而在趙雲和馬超之後,張遼算的上第三大槍將。趙雲可以稱得上槍魂,馬超可以稱得上槍魄,張遼則算的上“槍意”。換作其他任何武將,在槍法上麵,最多跟張遼打成平手。

但張遼現在麵對的卻是趙雲。他的槍花從一開始似乎就融解在趙雲的槍花的懷抱裏。無論他怎麼努力,趙雲的槍總是能夠比他更加出神入化地到達任何想要到達的地方。

這也激起了張遼的鬥誌。畢竟跟天下第一用槍高手交手的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張遼非常珍惜現在的機會。他努力去“讀”趙雲的槍,尋找那種摸不著看不見的感覺。打到後來,張遼已經是閉著眼睛。因為他隻有用全部的身心去感覺,才能隱隱約約讀到一點點槍意。

也不知過了多久,張遼終於停下了,拱手對趙雲道:“多謝子龍花費這麼多時間對遼的指點。今天之後,遼的槍法將突破新的境界了。”

原來趙雲從一開始就可以勝他,卻一直給他一個提高槍法的機會,讓他最大限度地釋放自己對槍的理解。

毫無懸念,第二場趙雲贏了。

張遼退下來的時候有些不敢看我的眼睛。

我安慰道:“張愛卿不必難過,這樣的結果寡人已經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