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前因後果(2 / 2)

聽到我的分析,劉邦勃然大怒:“提起劉備這家夥我就生氣。要不是他以小義忘大義,哪能讓司馬家輕易得手,漢室的第二次中興早就實現了。不過這也難怪他,當初我殺死彭越就是不講義氣,所以劉備要用兄弟義氣來滅亡我漢室最後的星火。”

“我隻是不明白,既然彭越要報仇,為什麼還要生在劉家呢?而且還為漢室的未來辛苦奔走。”我奇怪地問道。

劉邦道:“徒兒有所不知。當初彭越死得最冤,所以閻王讓他降生劉家,享受那不曾好好享受的帝王生活。同時順便在關鍵時刻給劉氏一刀。”

我點點頭道:“沒錯,韓信當初打下了劉家的半壁江山,所以閻王讓他降生為曹操,成為漢室的丞相。隻是孫堅死得太早了。”

劉邦道:“你錯了,英布並不是降生為孫堅,而是孫權。後來他擁有四百年前做九江王時所擁有的土地,而且一直占據了整個楚國。這對他也是一種補償了。”

我又奇怪地道:“你讓我找張魯又是怎麼回事?”

劉邦嗬嗬一笑:“這又是一個四百年前的故事了。那時候我部下有一個儒生叫驪食其,自告奮勇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齊國投降。事情進展得很順利,齊國人已經開始獻降書了。不料韓信聽信部下的謀士之計,定要與驪生爭功。大軍開進已經投降的齊地,惹得齊人惱起,將驪生扔進鼎裏烹了。從那以後,驪生在陰間一直等待著機會要找韓信報仇。偏偏韓信也在等著找我報仇。我不下界,韓信便不出世;韓信不出世,驪生也就一直隱忍。最終韓信終於下界了,驪生也便降落漢中,做了今日的張魯。”

我卻更加奇怪:“那張魯後來不是把漢中獻給曹操了嗎?怎麼又不報仇?”

劉邦冷笑道:“你以為張魯真的那麼好心啊?他一開始降生在漢中,就是看中了這是一個是非之地。所以他兢兢業業將這個是非之地建設起來,然後拋給曹操。拋給曹操的時候卻是一個爛攤子,他選擇的時機又剛好是劉備要打漢中主意的時候。結果曹操在漢中一敗塗地,不但損兵折將,丟失了夏侯淵這樣的猛將,就連自己的門牙,也被魏延射掉了。”

這次我算是完全明白了。三國三國,不過就是楚漢的後傳。好曲折啊。

“那這個故事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我不禁問道。

劉邦嘲笑地看著我:“你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啊?因為你的介入,曆史全部改變了。現在這四百年前的恩怨,除了項羽真正報了仇之外,其他人都找不到敵人了。劉家天下已經成為張家天下,大漢帝國成為大唐帝國,曹操劉備孫權沒有了方向,張魯也隻得重新調整自己的人生方向。”

“這樣不是很好麼?”我不解地問道。

“你覺得好我不覺得啊。你想,我窩窩囊囊地讓你當了皇帝,我這心裏堵得慌啊。我總要出口氣才行。”劉邦循循善誘地道。

“說吧,”我看出劉邦心懷不善,“到底要我做什麼。”

劉邦癟了癟嘴:“以小人之心度流氓之腹。我老人家這是給你解扣。你竟然懷疑我老人家。”

“解扣?解什麼扣?”我奇怪地問道。

“我現在給你一個支線任務,你把這個任務做了,你的角色就可以解凍了,我是不是給你解扣?”劉邦又開始循循善誘。

要放在昨天,我一定一口回絕。但我現在對公司有責任了,我必須要考量公司的利益。劉邦如果真的給我解扣,對於公司將來的發展一定有好處。

我探詢地道:“什麼支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