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群眾力量(1 / 2)

嶺南方言有很多語種,葉蓁蓁前世上大學時學過粵語,雖然因為年代的緣故不盡相同,但發音也差不多,因而她用粵語把方才的請求重述一遍,在場的人都被震住了。

特別是石知府,他在此地當了四年的知府,至今都不懂當地方言,誰能料到這個從京城來的公子哥兒居然懂得青雲府的方言呢?

鄧將軍就直接多了,問道:“葉公子,你如何懂得此地方言?”

葉蓁蓁以許太醫作為借口:“此前向許太醫求藥,與他學過幾句。”

鄧將軍雖然不信,但隻能相信她的話,事實上,葉蓁蓁懂得本地話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隻看當地百姓的態度轉變就知道了。

他們對於這群京城來客是好奇、戒備和排斥的,但自從葉蓁蓁以當地方言與他們交談時,他們的態度就變了,看向葉蓁蓁的眼神帶著股親切勁兒,仿佛對方就是自己人似的。

越是封閉的地方越是排外,相同的語言才是打成一片的最好方法。

百姓們聽明白葉蓁蓁的意思,頓時群請踴躍,有些人甚至還不知道崔維楨的身份,言語中帶出了幾分。

“原來那位崔大人是來給咱們建書院的,我還當是來巡查知府的刺史呢。”

“咱們青雲府學風不盛,若是有了學府,說不定我家中還能出個金榜題名的狀元郎呢。”

人群中有讀書人,接口道:“這位崔大人就是狀元郎出身呢。”

“崔大人是狀元郎?”

大家都激動了,“狀元郎建造的書院,豈不是專出狀元?別說沒有賞銀了,就是白幹活,我也要去把崔大人找回來!”

“李大郎,你是該著急,你的兒子在讀書,就指望著他光宗耀祖呢。”

李大郎連連點頭:“可不是麼,我現在就回去,通知裏正和村長們發動鄉親們找人,大家也都去幫幫忙吧。”

其中就數讀書人或者家中有讀書人的最積極,嘩啦啦地離開去找人了,剩下的人在看熱鬧,繼續與葉蓁蓁打聽著:“這位小兄弟,你怎麼會說青雲府的方言,你也是青雲府的人嗎?”

雖然他們沒有去幫忙,葉蓁蓁也非常和氣地搭話,道:“說出來你們應該都認識,我是許冠傑許太醫的弟子,許太醫是你們青雲府人氏,當初以醫術出眾聞名,被陛下召去太醫院當太醫,許太醫即便在京城也時刻惦念家鄉,鄉音難改,我雖然初來乍到,但是聽著鄉親們你們說話,就覺得親切呢。”

鄧存英聽著葉蓁蓁大忽悠,不過是上門求藥的關係,哪來的弟子?這位崔夫人睜眼說瞎話的本事真是無人能及。

葉蓁蓁一點兒也不心虛,許太醫贈送了一道藥方給她,她學會了,稱他一句師父難道不應該嗎?大不了……大不了日後回去京城再給他賠禮道歉就是了。

現在還是需要借一借許太醫的名頭的。

果不其然,許太醫的名頭一出,當地的百姓就更熱情了。

“原來是許太醫的弟子的!許太醫是我們青雲府的驕傲呢,當初我娘病重,是許太醫幫忙治好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