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議論朝政(1 / 2)

大周建國三百餘年,經濟文化高度發達,四方來賀,八方來朝,京城常住人口有百萬之巨,其中繁華可見一斑。

因此京城每一日都是熱鬧的,坊市之間人潮湧動,百姓商人來往穿梭,有軲轆的車輛,有吆喝的貨郎,有折柳的離人……這裏每天都發生著數不清的故事,上演著數不盡的風流。

繁華的西市中,走著一位身穿寶藍色長衫的少年。

少年的身量並不高,唇紅齒白的樣貌略顯女氣,杏圓的眼兒像貓兒似的嬌俏,波光流轉之間靈動十足,吸引了不少好奇的視線。

估計又是哪家的小公子偷跑出來遊玩了。

比起東市,西市從來都不缺少貴人。

因為東富西貴的格局,西市的市場也受到影響,多的是書畫古玩的店鋪,當然,茶樓酒館也是最出名的,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文人墨客,都喜歡在西市知名的茶樓酒館相聚,並且留下墨寶,因此這些地方也是某些消息最靈通的。

比如說西市最負盛名的離騷館,就是風雅之士聚會首選,一樓的大堂上掛滿了書畫,據聞這些書畫每旬一換,隻有最出色的作品才能長盛不衰地掛在上麵。

目前為止,能夠保持不動搖地位的字畫,隻有十幅而已,這十幅的作者無一不是德高望重的文壇巨擘,其中有八人已經是先人,僅剩的兩個,也是已經致仕的三朝元老,地位無人可超越。

作為聲名鵲起的人物,崔維楨的畫作也赫然在列,據聞已經懸掛在牆上有一個月有餘,因為深受喜愛,一直沒有被撤下去,而且很有一直被懸掛下去的趨勢。

畢竟作為須彌畫的開山立派式人物,崔維楨的畫作具備代表性和新奇性,隻要這個流派還受歡迎,他的畫作就具備象征意義。

大堂中不乏有對此畫議論紛紛的文人,甚至還有人當場臨摹,但結果往往不得其意,總是差了幾分意思。

於是場中有人忍不住感歎道,“崔會元之才,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啊。”

“這個兄台,你也仰慕崔會元嗎?”

一道脆生生的聲音響起,那人忍不住回頭望去,卻見是個寶藍色衣衫的小郎君,生的一副好相貌,一看便知是個出身不俗的貴公子。

他心生好感,態度也非常和善,“我仰慕崔會元久矣,他不僅獨創一畫作流派,就連詩文也是一絕,我有幸拜讀過他的一篇詩賦,實在教人拍案叫絕,心生神往。”

旁邊人也紛紛附和,“兄台所言甚是,崔會元才高八鬥,滿腹經綸,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考中會元一點也不意外,可歎居然有人胡亂攀咬,誣陷崔會元舞弊,實在是可惱可恨。”

談及今日最敏感的話題,周圍的士子文人都沉默下來。

他們有一部分是今科應考的士子,在大部分人都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情況下,他們之所以還敢出來聚會招搖,那是因為他們是落第者,不管怎麼攀咬,都牽連不到他們身上。

若是以往,他們落第後都會返鄉,至今滯留京城,不過是等待著處置結果罷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