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和空間是人類生存必需的兩維,本文想專門談談空間。

一

空間是人類探索的主要目標之一。從非洲出發,人類探索的軌跡不斷擴展,到歐洲,到亞洲,直至整個地球。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類又向天外探索,探索月球,探索太陽係、銀河係……

在不斷探索中人類明白了一個真理:地球外有太陽係,太陽係外有銀河係,銀河係外有總星係……宇宙空間有無限大,無邊無際,永無盡頭……

宇宙無限,人類的探索亦無限,所以說“絕對論”、“頂峰說”是錯誤的。人類的探索沒有頂峰,隻有不斷攀登,不斷向前。固步自封、自得自滿是渺小、淺薄的。

二

人類在向大的空間探索的同時,也向小的空間探索。數千年前,中外智者就猜測物質由微小的顆粒組成,這種猜測可能源於積沙成塔、滴水成流的啟示。但囿於科學觀測手段的缺乏,對這種微粒是什麼模樣,由什麼組成卻說不清楚,隻是模糊認識。中國智者籠統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組成。

1673年,英國科學家胡克用顯微鏡發現了人類用肉眼看不到的微小東西——細胞。人類向微小空間的探索邁出了重要一步。18世紀後期,人類經過科學試驗發現了極微小的物質——分子、原子和電子,並認識到它們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20世紀初,新西蘭科學家盧瑟福發現了更小微粒——質子。1932年,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

在向小的空間探索中人類認識到,物質的小也是無限的,沒有盡頭……這從另一個方麵證明宇宙是無限的,人類的探索也是無限的,沒有盡頭……

三

人類為了生活得更好,不斷擴展生存空間,逐漸占領了全地球。在擴展中人類有些不厚道,不斷縮小、消除動物、植物的生存空間。

千百年來人們不斷砍伐森林,為了利用木材,也為了開墾田地。世界森林麵積5000年前76億公頃,1860年減至55億公頃,1975年降到26億公頃。現在世界森林正以每天3萬公頃的速度在消失,每年減少1100萬公頃,以此速度再經210年就砍伐光了。隨著森林麵積的縮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空氣惡化、洪澇災害等問題越來越嚴重。人類又不斷捕殺動物,使動物種群不斷減少,這也破壞了生態平衡,帶來很大危害。例如狼群的減少使草原生態平衡破壞,草原隨之破壞。暢銷書《狼圖騰》就生動說明了這個情況。

人類在擴大生存空間時還忽視了一個問題,環境的汙染。各種工廠越建越多,遍布全球,各種有害物質及垃圾也大量排出,河流、空氣、土壤被嚴重汙染。現在全世界每年有60多億噸粉塵,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大氣臭氧層遭到破壞,出現空洞。世界河流、湖泊多數被汙染。世界每天就有400多萬人因環境汙染致病。80%的癌症患者是由環境汙染造成的。

這就產生一個悖論,人類擴大生存空間是為了生活得更好,但盲目擴大的結果卻使人類的生存質量下降,威脅到人類的發展甚至生存。發展需要平衡,不能顧此失彼,發展自己也要給動、植物留出生存空間,也要注意保護環境。

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環境是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也是唯一途徑。聰明的人類現在已經認識到這一點,關鍵是如何貫徹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