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成吉思汗 術赤降貝加爾湖1(2 / 2)

依次類推,如果百夫隊中出現這樣的情況,百夫長和百夫隊也將受到連坐,被千夫人全部處死。

為了應對各種戰爭,成吉思汗還實行了全民皆兵的製度,除了病殘,十五歲至七十歲的男子,都是預備役人員,下馬是牧民,上馬則是士兵。

如此一來,千戶是遊牧、稅收和軍民一體化的基本組織形式,牧民也由不同血緣關係的人組成,不允許私自遷移,這更利於控製和管理。

千夫長和萬夫長很重要,都由成吉思汗親自分封和統領,這次一共分封了九十五個千夫長,也就是說,蒙古國的常規軍隻有九萬五千人,而預備役人員就多了。

在這次大會上,成吉思汗還說道:“漢人有‘效犬馬之勞’的說法,而我們蒙古人,則有‘馬為伴友,犬為忠仆’的說法。”

他動情地看著跟著自己東征西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一群那可兒,“現在,我就將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和赤老溫,任命為蒙古國的‘四駿’;而將哲別、者勒蔑、速不台和忽必來,任命為蒙古國的‘四犬’。希望在接下來的戰爭中,你們能夠再次建功立業!”

成吉思汗還將蒙古大軍分為左中右三翼,各有三萬多人,左翼和右翼大軍設置了萬夫長,分別由木華黎和博爾術擔任。

德薛禪建議說,很多皇帝和將軍都建立自己的親兵,由大軍中篩選出來的勇士組成,作為自己的直係軍隊,除了保衛個人的安全,當打仗進入到關鍵時候,親兵的加入,還可以達到以一擋十的效果,如曹操的虎豹騎,李世民的玄甲軍,嶽飛的背嵬軍,石勒的燕雲十八騎等。

中翼的三萬多人,便是成吉思汗直係軍隊,並十選一,從中選了三千人作為“怯薛軍”,主要擔負他個人和整個家庭的保衛任務,四駿中的博爾忽和赤老溫,則被任命為世襲的怯薛隊隊長。

德薛禪所在的弘吉剌部,男人的發型與契丹人的接近,在乞顏部待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蒙古人兩邊垂下的辮子,影響了視線,不利於廝殺,便建議學習契丹人,隻在前額留一簇短發,在後腦梢紮一根辮子,再將其餘的頭發全部剃掉。

鐵木真帶頭改了發型後,果然覺得更有利於射箭和揮刀,才讓蒙古人全部按他的發型剃發,以有利於打仗。

當時還沒有文字,為了用法來治理國家,他隻能以口頭講述的形式,頒布了沒有文字的《大劄撒》,並通過口口相傳,要求蒙古人嚴格遵守。

為了強調《大劄撒》的強製性和嚴肅性,他在“別勒古台”大會上,還專門講道:“大家都知道,沒有韁繩的馬,就是生格子馬,是無法控製的。那麼,我的《大劄撒》就是韁繩,目的是控製大家的行為,一定要將不聽話的烈馬製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