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陌刀(1 / 2)

陌刀,據說是由西漢的斬馬劍發展而來,中國唐代長柄刀的一種。

開始流行於高宗調露前後至開元十年之間,在唐朝最早出現在李靖攻打突厥,為了對付突厥騎兵,給步兵配置了一種武器。後來在諸軍流行則是對付以騎兵稱雄的唐之“四夷”。

唐代詩聖杜甫《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中的句子:

奇兵不在眾,萬馬救中原。

談笑無河北,心肝奉至尊。

孤雲隨殺氣,飛鳥避轅門。

竟日留歡樂,城池未覺喧。

這首詩讚揚的就是萬裏赴國難的五千安西士兵,他們軍容嚴整、秋毫無犯,堪稱大唐軍人的典範。

五千安西士兵的領頭人就是大唐名將李嗣業,這位陌刀將一生屢建奇功,尤其在安史之亂的生死存亡中,為軍前驅,率領陌刀隊“如牆前進”,所向披靡,一手扶起了搖搖欲墜的大唐江山。(這個角色在我另一本書中有著重描寫)

陌刀的刀柄長40cm,總長度在130cm到230cm之間,一般正常的長度約為兩米。

這對於一種用來對抗騎兵的步兵裝備來說,其實是有些短的。

因為如果是用來對抗騎兵的步兵長矛長槍,一般都是雙手握持,會比騎兵用的單手騎槍要長上一些——當然,這其中不包括精心打造的馬槊一類騎兵武器。

但陌刀就是靠著這種並不占優勢的長度,硬生生在整個大唐皇朝的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明晃晃的陌刀如牆而進,一方麵可以有效鼓舞本方戰士們的士氣,一方麵還可以非常嚴重的威懾敵人。

寬大、鋒利的陌刀給敵人帶來的威懾遠遠不是窄小的槍頭、矛頭能比擬的。

接近敵人後,用力刺殺,必要時也可以砍、劈、削。

陌刀前端尖銳,因此,刺應該是陌刀的一種常用攻擊手段,否則無法解釋為何打造那麼鋒利的尖端。

隻可惜,到了陸勝的時代,陌刀早已經在宋代就消亡在了曆史長河中。

他也是聽他的師傅曾經提起過,在《唐六典》中領略到了陌刀的威力。

人馬俱碎!

陌刀如林!

他一直很想領略一番陌刀的威力,一方麵自然是作為武將對兵刃的喜愛,另一方麵在,則是因為他長期對抗突厥,而那時的突厥,和唐代四夷中的突厥,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都屬於那種以騎兵為主要作戰單位的敵人。

陸勝和他師父當時想的是,能否將陌刀這種克製騎兵的神器複原,以此來更好地抵禦甚至擊敗突厥人。

隻可惜陌刀的打造方法失傳已久,它也不像馬槊一樣,屬於貴族兵器——哪怕它的打造成本一樣很高。

而現在,他居然在這裏見到了心馳神往已久的陌刀,這又怎能不讓他提起濃厚的興趣呢?

再者,那所謂的“大唐神武刀衛”,或許就是他一直以來期待的戰場上所向披靡,殺得四夷聞風喪膽的陌刀軍!

而且,他現在穿著的明光鎧上麵已經是傷痕累累,換一套細鱗鎧甲不過分吧?

隻不過,從導購小玲的口中他了解到,這五套大唐神武刀衛的裝備,是分開來出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