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奇計戮妖邪(1 / 2)

自唐堯為始,北嶽恒山原是在河北曲陽縣西北,至清順治十七年七月,才移祀山西大同渾源縣。

大唐總章元年,八月初十,北嶽大帝聖誕日。

河北曲陽縣城西北,一支祭祀隊伍依照慣例,結彩鳴鑼,迤邐行向北嶽恒山。

隊伍之中,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穿著光鮮的衣裳,被高高地抬起於一個裝飾著猩紅綢緞的擔架之上,分外顯眼。在她後麵,一個相似的擔架上,卻盛放著牛羊犧牲。

此情此景,不由使人憂慮起幼女的處境。想來,也不知是哪家得罪了此間的無良巫祝,以致幼女被妖言陷害,作了人牲。仁慈的北嶽上帝有眼,也不知該作何感想?

可憐這天真的幼女,隻是一味玩弄著手中的風車,似乎全然不知自己的危險處境。

本來曲陽城內西側就有座曆史悠久、氣勢雄偉的北嶽廟,奈何是曆代皇家專用的祭祀場所,民間的祭祀也隻好繞道山上的嶽廟裏了。

哪知這支隊伍到了山下,卻不往嶽廟去,而是繞過山腳,沒入林木幽深的山穀之中。

行了個把時辰,繞過幾座山峰,眼看山窮水盡,轉眼又豁然開朗,現出前麵一座巨峰,直插雲霄、峭壁屏立。峰下依著峭壁,有座七層廟宇,飛簷重樓,十分雄偉。

到了廟前,領隊的縣官忽然把手一招,整個隊伍便停了下來,紛紛放下抬扛的祭品。幼女也在擔架落地之時,放下風車,打量起周圍的環境。

這時縣官直麵廟門,展開一卷帛書,隨即朗誦起來,原來是篇祭文。

開篇無非是歌功頌德的溢美之辭,卻是整段下來,也沒說清楚祭祀對象究竟是哪路神仙,到底有什麼令人民感恩戴德的功績。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祭祀對象居然不是北嶽大帝!讓人不得不佩服官僚的湊字功夫。

第二段基本上是祭品清單,果然這個幼女也在其中,名喚鬱芳洲。至於為何要祭以幼女,文中有特別交代,原來是這位大神托夢於縣令,要吃十二三歲的幼女。

最後自然是祈求神祗享用祭祀之後,能夠保佑本縣來年風調雨順、物阜民豐了。這當然是表麵功夫,隻怕那縣令心裏麵,是想神祗保佑他政績斐然、平步青雲吧。

讀罷祭文,縣令便開始吩咐人打開廟門、擺放貢品。當廟門打開時,隻見其中並無神像,裏牆麵居然就是岩壁,正中是個洞穴。

鬱芳洲忽然說:“可否煩請大老爺,讓人把那口缸抬到洞口?”

縣令一看她所指,不由嘿嘿一笑說:“你這個娃娃倒是有心得很,不錯、不錯。我記得這個東西是你提議籌備的,說是神仙定然喜歡,還說得頭頭是道。隻要你能哄得神仙高興,大老爺我一高興,沒準還能免了你爹的罪呢。”

鬱芳洲淡然一笑說:“我爹本就無罪,何須免罪?老爺莫欺我年幼。我自請為人牲,也是希望大老爺能還我爹一個清白,還望大老爺能夠信守承諾,為我爹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