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古代的曆史啊,從中央看就是權利鬥爭史,要跟對人。從地方上看就是一部貪汙史,要有分寸。所以,不論在哪,眼光要準,而且該退就退,該收手就收手,要識時務。”
站在講台上的老教師,推了推眼睛,繼續說到,“你看看王翦,就知道用貪財讓秦王放心,而年羹堯就是功高震主。宋朝的杯酒釋兵權,杯酒隻是手段,釋兵權才是目的。所以,手裏的權利該放就放,有了名聲,沒了權利,不值得去折騰你,也自有人保住你。但這是大道,這是規矩。世上總有人不走大道,所以該有的後手還是要有,但要隱藏鋒芒,讓人看不透,又要有明麵的東西震懾宵小。而最危險的就是既有名氣,又有權力。”
教授把粉筆扔在桌子上,雙手撐在桌子上,環視教室,“所以說,這世間的事,就要審時度勢,克製欲望,趁著清醒的時候急流勇退。”
……
大周朝乃周地起家,曆經十餘載,平定天下,結束戰亂。
周太祖膝下五子,跟隨太祖解除各地戰禍,太祖效仿先賢,分封諸子。
太祖崩,禍亂起,二子趙貞繼承皇位,鎮壓叛亂,除去分封。
趙貞一生戎馬,先是隨父平定天下,又是同室操戈,廢除分封,天下才算得到真正安寧。
但是在繼承人一事上,卻沒了注意。
長子性格穩重,跟隨自己平定叛亂,對於政事也是拿捏到位,但是親近武將。
二子聰慧,文采斐然,親近文臣,政事自是遊刃有餘,但對於武將不甚親近。
三子年幼,深得自己喜歡,且又聰慧,雖不曾接觸政事,但想必定是極好。
西南邊陲,雖是大周國土,然而瘴氣遍地,又是邊陲之地,異族土著甚多,蠻族平日隱藏深山,有時出山騷擾百姓,因此衝突不斷。
且首任鎮南王是先皇義子,世鎮西南。與趙貞關係密切,雖然沒有同趙貞清君側,但鎮守西南,又給予趙貞錢糧之助,當今聖上繼位之後,下旨鎮南王世鎮西南。
沐亦一覺醒來,從張老頭的曆史課到了這個陌生的大周朝。
但是運氣還不錯,父親當年助聖上平定叛亂,且得皇帝信任。
雖然封地是西南瘴氣橫行之地,但是手上好歹有著兵權,雖然不多,而且無召不得隨意出境。
但是總歸,是現今唯一擁有封地和兵權的王爺。
這一方麵是因為,深得聖上恩寵,另一方麵也是,皇帝為了表示自己廢除分封,是因為封國不停號令。
留下一處偏遠封地,以示遵循祖製。
要說這沐亦的父親沐岐,資曆在這大周朝也算是數一數二了。
沐岐之妻,也就是沐亦的母親是當今皇後的妹妹,而沐岐本人則是太祖皇帝的義子,是當今聖上的玩伴。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沐岐支持聖上,而聖上信任沐岐的原因了。
兩人既是兄弟,又是連襟,這關係能不親近嗎。
沐亦一個月的時間,終於將兩者的記憶融合,從現在開始,他就是真正的鎮南王世子,真正的沐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