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皇叔的執念(1 / 2)

我姓張,單名一個炘字。

張乃皇姓,我為今聖第六字,又得了“炘”字為名,自命不凡。

炘,乃火焰熾盛之意。

我有兄長五人,姊妹若幹,大皇兄年幼時便因病過世,二皇兄雖貴為太子,卻整日不務正業,四皇兄更是個病秧子。

我們兄弟裏,便隻有三皇兄與我有幾分帝王氣概。

我自小便認定二皇兄這個太子是做不長久的,我雖非嫡出之子,但我那個能成些氣候的三皇兄也不是什麼尊貴出身。

蓋因我自小心思縝密,幼年之時便能窺破時局,私以為這皇位終究是要落在我身上的。

又過幾年,我那二皇兄終於因為行為太過放浪而被父皇削去了太子之位,彼時我正在學堂讀書,父皇常常放下手頭的政務親自來督促我的學業,我心中歡喜,常常想著日後自己當了皇帝要如何指點這江山。

可父皇卻一直未立太子,我不免隱隱擔心這皇位會落到我三皇兄頭上。

二十歲弱冠之年,父皇為我取字“述臨。”

我來來回回揣摩這兩個字的意思,是述而不作,居高臨下之意吧?

這兩個字看似內斂含蓄,實則意蘊頗深,我猜測父皇多半是要將這皇位傳給我的。

我暗中養了些暗衛,又養了一批死士,以備不時之需。

畢竟我被父皇寄予厚望,日後若是遇見個刺殺之類的,還能躲過一劫。

如此又過了許多年,我與三皇兄都各自被封為王爺,也都成了家立了業。

他生了幾個兒子,卻都平平無奇,其中有個能成時候的還跟著一個江湖高人雲遊去了,剩下的便是幼子阿崇還有幾分機靈,但因為太過年幼,對我構不成什麼威脅。

在朝中幾位支持我的大臣的勸說下,父皇為我許了一門顯貴的親事,隻可惜我這夫人命不好,還沒等我登基,便因病亡故了。

我不曾續弦,想著真有一日做了皇帝用這後位籠絡幾個朝臣也是好的,比如那一家獨大的林丙光。

我便又這般安安穩穩等了幾年,卻沒想到等來了父皇立三皇兄為帝的遺詔。

怎麼會是他呢?

怎麼會是他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

可我這三皇兄竟頗有些手段,一時間朝中六部都支持他,連那權臣林丙光都願意對他俯首稱臣。

我想著他必然是動用了不少的手段,才能登上這本該屬於我的皇位的。

我也曾與自己和解過,心想不如就讓我這三皇兄做皇帝吧,我若能做個遊手好閑的閑散王爺,倒也是不錯的。

可我這皇兄忒不爭氣,在位幾年惹得西戎人虎視眈眈也就罷了,自己還喜好奢華,好好一個大昭國就這樣變得烏煙瘴氣。

我心想這定然是他沒有做皇帝的命。

不多久,我買通了太醫院裏一位黃太醫,他暗中在三皇兄的湯藥裏做了手腳,待他身體一日不如一日,黃太醫便又用銀針刺顱之法將人暗殺。

我想著謀害天子的罪名總要扣到一個人頭上,千挑萬選,還是那權臣林丙光合適些。

隻可惜這林丙光太過狡猾,竟然倒打一耙,將罪名按在了我那侄子張岱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