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巴布!“
一陣急促的呼喚聲,刺透凜冽的寒風,回蕩在山穀內的峭壁之間。腳下的積雪越來越深。
“巴布!”
“汪,汪汪。。。“,身音未斷,一道黑影從雪地灌木叢中撲射而出,攛得很高,揚起一陣飛雪。巨大的衝擊力讓呼喚的人一個踉蹌,摔倒在地。還沒等立起身來,冰冷的臉頰上就傳來一股溫熱的氣息。半撐開被雪粒迷住的雙眼,微怒的臉龐不禁露出一絲淺淺的笑容。是巴布回到了身邊!
巴布是他養大的一隻狗,有著直立的耳朵,淡黃色的毛發。機警的眼神,粗壯的四肢顯得健壯活潑。這會兒正挨近他的肩膀喘著粗氣。他假裝生氣地喝斥道:“再這樣鬧,看我怎麼教訓你!”。巴布好像聽懂了主人的不悅,怏怏地蹲坐到他身旁,似有委屈般哼叫一聲。撒嬌似的舉動讓他心生一陣暖意,提起手臂,順手輕輕拍了拍巴布的頭部。手剛移開,巴布就討好似的抖動起他那微卷豎起的尾巴,歡快的跳到一邊。
他站起身,抖落身上的積雪。耷拉在雙肩上微蜷蓬鬆的棕褐色頭發,被風吹開,露出了俊朗的相貌。額頭平扁,下頜角圓滑,眼瞼上長長的睫毛,一雙黝黑深邃的眼睛,顯得英氣蓬勃。密匝匝的胡子鋼針般紮煞在下巴和兩腮上,增添了一股堅毅的氣息。脖子上馴鹿筋腱製成的繩子上穿著兩隻如同彎刀般,鋒利的長牙,這是劍齒虎的一對獠牙。他膚色棕黃,身上披裹著幾塊柔軟厚實的馴鹿皮抵禦寒風。腳下套有一雙短尾羊皮縫合的靴子,靴子下墊有一些幹草,用植物纖維揉撚成的繩帶緊緊捆住。這樣捆束,既能保暖,也不會在行走冰凍路麵時打滑。左肩處斜跨鹿皮縫製的兜囊,貼近腰間。裏麵放著幾塊煙熏幹肉,微微泛黃地油脂凝固在熏肉表麵。一柄黑色燧石敲擊成的短刃,幾個圓形石球。一段用樹皮內側纖維編織而成的繩子,兩端細長,一端帶有一個扣環,另一端打著繩結,繩中間還織有網兜。這是狩獵用的一種“飛石索”,能在距離獵物較遠的地方發起攻擊,如果獵物被擊中,往往會造成很大的殺傷力。雪地上還掉落一根長矛,矛身由樅樹枝幹打磨而成,六尺多長,一端緊緊綁著燧石敲擊出來的矛尖。
他叫紮伊,生在史前2萬年前的冰川世界裏,在“斯布爾山”山坳處的“卡納特”部落長大。和其他十幾個族人共同生活,相互依存。大部分時候,為抵禦寒冷和饑餓野獸的襲擊,部落都穴居在一處離地十幾尺的峭壁洞**,以采集漿果,捕魚和狩獵為生。此刻,紮伊正帶著巴布穿行過一片山穀,準備登上斯布爾山,為部落尋找到更多的食物來源。
這個時期的冰川世界,古老大地上有三分之二的地區都覆蓋著厚厚的冰層,那些蠻荒廣袤的地方常年充斥著肆意的寒冷和冰凍。嚴酷的氣候環境,著實未給幸存的人類和其他生物帶去多少憐憫。
部落賴以生存的“斯布爾山“是一座橫亙在北半球臨近高緯度區域的冰川山。它的西側臨近大西洋,有一處狹長、曲折、幽深的峽灣,灣內常年湧動著大西洋倒灌進來的海水。北部是一片密集的冰川山,連綿百裏。高低起伏的山勢減緩了冰川從高緯度往低緯度區域蔓延的速度,從北極過來的寒流到達這片山脈後會也會被削弱,冷熱交替變得不再那麼明顯,所以在斯布爾山這邊的氣候還算比較溫和。“斯布爾山”的東麵有一條蜿蜒曲折,橫穿數座山脈的冰川河,冰川河上細小的支流又滋養了很多行經的土地。在夏季,斯布爾山上消融的雪水會彙入這條湍急的冰川河,裹挾著浮冰,衝向遠方的群山深處。
斯布爾山的南麵是低矮綿延的丘陵,還有一些小山。在這片山峰之中卻有一座與眾不同。它距離“斯布爾山”隻有幾公裏遠,有2000多尺高。碗口狀的山頂沒有其他山峰常有的冰蓋和積雪,時而還會噴吐出一些灰黑色的濃煙。更奇怪的是,這座山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出隆隆的聲響,有時像烏雲堆積時形成的雷鳴,短暫急促;有時卻又如野獸般低吼,聲音低沉。在夜間,還能看到它的山頂上幽幽地冒著藍光。部落裏的人都叫它“黑瓦格山”,意思是魔鬼出沒的地方。族人裏甚至還有一種傳言,說如果有誰走上這座山上,“黑瓦格山”就會吞噬他的靈魂。所以,即便遇到食物匱乏的時候,族人們在尋找食物時,也會盡量遠離那塊不詳之地。其實,“黑瓦格山”也隻是一座已佇立在那裏數百萬年之久的火山而已。而他們每每在夜間看到的山頂上的光亮,也是因為山體內有大量得硫磺氣體,這些氣體在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時會並被熔岩點燃,發出幽幽的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