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拉絲蘭德地理信息(1 / 1)

諾拉絲蘭德在克林貢語中的意思是諾拉神的土地。是一個環形大陸,兩邊寬,中間窄,最窄處被稱為陸橋。所環繞的還被稱為中心之海。以陸橋為界分為東諾拉絲蘭德和西諾拉絲蘭德簡稱東諾和西諾。分布在諾拉絲蘭德的主要民族是諾拉族,語言為克林貢語,又稱通用語。信奉諾拉神。此外還有羅曼人,已經和諾拉族融合的庫溫勒人。

東諾拉絲蘭德:由加紮,險戰地和聖堂公國組成。

加紮,形狀像一把彎刃刀。主要地形為沙漠。其間分布有小塊的綠洲和河流。南麵是聖堂公國,西南和西方是險戰地兩地以紅褐山脈和白翼湖為界。其主要民族是諾拉族的庫溫勒分支,主要特點是黑卷發和小麥色皮膚。國都熱浪廳。最高統治者為加紮親王。費羅拉-卡爾利特女親王在加冕紀元時同意並征服了加紮,自此卡爾利特家族開始統治加紮。因為費羅拉女親王死時沒有兒子,她的女兒繼承了親王之位。因此加紮成為了唯一一個繼承權隻講長幼不講男女的地方。

險戰地,形狀像一隻熱帶魚。北部是山地南部是平原。西南有小部分的丘陵。國都靈鎮。險戰地曾在曆史上飽受戰爭之苦。除了國內的諸侯爭霸還有與世敵加紮的戰爭,又因為海岸線廣闊時常收到海盜劫掠。在加冕紀元時期靈鎮公爵羅德裏克-裏根進過數年征戰最終統一險戰地。成為險戰地國王。裏根家族成為了險戰地的統治家族。家徽是握緊的黑色拳頭。

聖堂公國,由聖思城,蒙難港和荊棘城組成。主權歸教皇。教皇居聖思城。在羅德裏克-裏根統一險戰地後,為得到足夠的聲望和鞏固其統治,他在繼位後將三座城市劃給了教皇。教皇則為他加冕登基。這就是聖堂公國的起源。聖堂公國建立後迅速成為了諾拉教的中心。

西諾拉絲蘭德由北界,衢地,深林地,臨海地組成。

北界,形狀似長方形,位於西諾最北邊。南方是深林地和衢地。東方是陸橋。國都耀雪城。最高統治者為北界之王。繼承北界之王的家族是墨菲家族。家徽是白底灰馬。國內政治勢力分為西部男爵和墨菲家族的封臣。兩派的主要矛盾是西部男爵一直有脫離墨菲家族統治建立一個邦聯製國家。而墨菲家族及其追隨者反對西部男爵的分裂行為。繁盛紀元後孟倫-墨菲七世與西部男爵簽訂了《中樞城約紀》給予了西部男爵相當大的的自治權。而西部男爵則效忠於墨菲家族。

衢地,舊稱盾牌地。形狀似斜放的盾牌。國都君行苑。統治家族是塔曼尼亞家族。家徽是金底黑鹿。與北方的北界以褐石山脈為界。境內有三條河流:流光河,白虹河,聖景河。三條河流衝擊成的平原和帶來的充沛的水量養育了大量人口。在鐵血紀元時的教會戰爭期間塔曼尼亞家族剝奪了反對自己的貴族的領地將其劃為有國王直接統治的王衛。這間接使得塔曼尼亞家族成為了諾拉絲蘭德最富裕的家族之一。繁盛紀元後西諾拉絲蘭德曆經數個長夏。使得塔曼尼亞家族更加富裕。

深林地,形狀與圓形相似。因茂盛的森林和優質的木材聞名。中心是中央高原--白虹河的源頭。國都木繁堡。是伍德羅伯特家族的主城。其家徽是綠底白樺樹。深林地除了原住的諾拉族人以外還有從外地遷來的,信奉火神的外來民。宗教的不同使得深林地分裂趨勢極強。統治深林地的伍德羅伯特家族經常采取聯姻的方式鞏固統治,盡管他們更青睞於武力。

臨海地,三麵環海,北邊和衢地接壤。形狀向一隻長筒靴子。中部由南到北分布著丘陵。國都挪加列爾斯頓城。由挪加列爾斯頓家族統治,家徽是黑底白帆船。曆史上臨海地曾因高超的航海技術而極其強盛。之後屢遭戰爭之苦。國力也隨之衰弱。繁盛141年之後長達十七年的內戰雙胞胎戰爭極大的消耗了臨海地的實力。挪加列爾斯頓家族不僅人丁衰落。國家政治也受到了參戰的衢地的影響。

其他地域信息

心島,位於中心之海的正中間,是重要的海運樞紐。實行奴隸製。政治體製為奴隸主民主製。政府組織被稱為三城同盟會。由心島主要的城市,雨亭,雨濛城和星芒堡組成。信奉白鷹。主要民族是古格羅人。語言為吉斯語。

墨水群島。由南衛島,北衛島,熔岩島,紅葉島,黑島,漿果島,艦島組成。位於險戰地南部的深海中。主要民族為劍民。信奉火神。崇尚武力,駕駛自己的長船外出劫掠,作為自己的補充。在鐵血紀元時期達到頂峰。甚至向遠在世界另一邊的衢地開戰,劫掠君行苑。繁盛紀元後海盜活動有所減少。但仍然是海上劫掠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