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辰之後,乾宇緩緩睜開雙眸,渾身散發著一股強大的氣勢,淩厲無比,一雙重瞳神光湛湛,眼底有奇異的符號,密布、交織,神秘無盡,並從中射出兩道驚人的光束,如閃電一般橫空而過,在小屋的牆壁上留下兩道拇指大小,前後通透的小洞。
片刻後,盤坐在床榻上的乾宇,重瞳中的神光漸漸內斂,眼底的奇異景象也緩緩消失,最終歸於平淡,身上的淩厲氣勢也隨之收起,而後自語道:“命泉境界,已經初步鞏固,接下來隻要照常修煉,穩步前進就行,現在最緊要的是錘煉小塔,兩個月內,一定要讓它來到世間。”
短短的一句話,道出了乾宇接下來一段時間的規劃,他把錘煉自身的證道之器,四十九層小塔的事情,排在首位,以期在突破到神橋境界前,讓小塔真正成型。
雖然鍾、鼎、塔之類的重器,非常難以成型,但借助奇異的火煞靈能,他有十足的信心,在兩個月內完成此事。
接著,乾宇細心體悟了一番自身的狀態,半個拳頭大的苦海內,紫色的浪濤,翻騰不止,中心處的泉眼,生命精氣不斷溢出,流向四肢百骸中,滋養著他的軀體。
令他的血肉,髒腑、骨骼,越發的強大而堅韌,且體表也籠罩著一層朦朧的寶輝,如一尊幼小的神祗一般,神聖而不凡,令人不敢直視。
此外,還有讓乾宇非常開心的一點就是神識的壯大,讓他的靈覺更加的敏銳,隻是坐於屋內,便可感知到周遭的一切,神識所至之處,任何動靜都無處可藏。
山穀外的林間,各種野獸的呼吸聲,甚至連螞蟻在地上爬動的細微聲音,都一一傳入他的耳中,清晰可聞。
況且修士神識的用處不止這些,不說遠的,對於乾宇如今的境界來說,神識的壯大不僅讓他的戰鬥中更加的遊刃有餘,也為他以後突破至四級秘境提前鋪路。
因為想要突破至四級秘境,修士自身必須對“道”有所感悟才行,而想要從天地自然感悟到“道”的妙處,沒有強大的神識做為依托是萬萬不行的。
這一次通過神識感知著自身所在的廣闊天地,乾宇有一股別樣的感受,一句話語也自然而然的傳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是他前世所讀的《道德經》中,首篇的第一句話,仔細理解其意,感覺像是說明了“道”是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說明白。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不過以這一世,作為修士的理解,他覺得天地中的“道”它無名亦無形,而修士口中的劍道、火道、殺道、陰陽大道......都是在後天中由人世間的生靈,踏上修行路後所悟,進而命名,隨著修士所悟加深,在平常的戰鬥中把所悟的“道”加以使用,以有形肉殼體現無形道韻,甚至化為各種神通妙術,施展而出。
所以,修士想要悟道,進而提升自己的修為境界,必然要擁有強大的神識。
其中緣由,乾宇也有自己的理解,神識的壯大能讓世間生靈的靈覺更加敏銳,而所謂的靈覺,不止修士有,世間萬靈,就算未成修行也一樣擁有,例如普通人的五感,第六感等等。
它和“道”非常像,有著相似的特征,伴著世間萬靈,先天所生,世人未命名之前,它也是無名的,而沒有踏入修行路的生靈們,不曾修出神識,它也是無形的。
正是如此,所以他覺的修士的神識天生近道,自然也能助修士悟道。
乾宇心中這般想到,冥冥之中好像明白了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明白,不知不覺,他陷入一種非常空靈的狀態,如一塊磐石一樣盤坐在那,好似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兩者之間不分彼此。
此時,如果有別的修士看到,必定會非常震驚,因為他此時的狀態,大部分修士一生所求,卻未能得到。
這是一次非凡的機遇,個別修士在修行的路途上,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偶爾進入這種奇妙的狀態中,或許是在天材地寶的幫助,又或許是偶然間的靈光乍現,又或許是常年的日積月累,進而造成的厚積薄發......
而此時的乾宇,不但進入這種狀態中,修為還僅僅隻在命泉境界,從踏上修行路至今也不過一月有餘,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妖孽。
總之這種奇妙的狀態,對修士而言可遇而不可求,隻要順利的從這種狀態中醒來,都會從中得到無盡好處,簡直妙不可言,能洗禮修士的心神,讓其大道之路更加通暢,有機會攀登至更高層次,被修士稱之為悟道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