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一樣的流星(1 / 3)

地球,自古有人類文明以來,便流傳著各種各樣的神話故事,不管是各個大洲,還是各個民族。

有人說這是古人對當時的世界,因為認知,而不夠了解。但是,就算以現代科學技術這麼發達,又有多少人能夠說就了解世界,了解人類這生活了幾千年,甚至上萬年的地球呢。

達爾文說人類是從猿猴進化而來,有著幾百萬年的曆史。但是隨著文明的科技樹越來越高,信息交流越來越快,科學界發現了一個問題,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那就是從古至今,在全球範圍內,沒有找到任何一塊,猿猴進化到遠古人類之間,那一階段的化石,仿佛地球上突然就有了遠古人類的存在。

這是一個考古界的問題,我們暫且不談,接下來說一說月球。

月球,這一顆地球唯一的天體衛星,自從人類有了天文望遠鏡開始,便發現月球的詭異,那就是到了現在,也隻有一麵對著地球,另一麵月球的背麵,如果沒有月球探測器的話,我們人類對其一無所知。

而月球,也因現在科學解釋中的潮汐鎖定理論,來解釋這個現象,月球和人造衛星,都是環繞著,麵對著地球運轉,隻不過人造衛星接收到命令,會做出調整,但是月球呢!

科學界有一段至理:隻有隨著科學理論的一次次突破,一次次用實際論證來推翻前一個理論,科學才會進步,人類才會接近真理。

這句話我也很讚同,其中衍生出來的觀點就是:做人,要永遠有一顆求知探索的心,不然隻會讓自己成為井底之蛙。

我們再把視線移到地球。

地球,這顆能讓生靈生存的天體,其本身便是充滿著神秘的未知。

往大的來說,地球處於太陽係中,而太陽係又處於銀河係稍微靠邊緣的位置,銀河係又處於這片未知的星域裏,星域之上的劃分,我們人類無從知曉,但最終,我們對這個龐大的,無法想象的空間,取了一個非常符合的名字——宇宙。

而宇宙這個概念,它是古人提出來的,現代的科學界也讚同這個觀念。

就以地球在宇宙中來說,渺小的如同沙塵,這點大家都知道。

但是,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精密儀器幫助科學家們探索發現,我們這個宇宙至少誕生了一百多億年以上。

而這麼長遠的時間內,宇宙中的的文明會有多少?而人類的文明發展時間又是多少…想想就覺得細思極恐!

我們再來往小的方麵探想。

地球,這個人類文明的搖籃,現如今的人類也隻是占據著地表這一層,而地表,也有太多讓人類解釋不清的東西。

比如說處於非洲大陸之上,有一顆用了幾億年而形成的大眼睛,這顆眼睛直徑近五十公裏,是目前人類能接觸到最大的卡姿蘭大眼睛。

我們用太空中的視野看去,就像地球在漫長的時間裏,也閑不住寂寞,睜開它那大眼睛觀察著四周的星空,不知道在看誰。

我們的視野再從非洲大陸收回來,隨著高空越過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山脈,便會看到一個明顯的,如同一個巨大隕石坑一樣的,蛋狀形盆地。

在這一個盆地中,東麵山脈低緩,走勢正常,山脈與山脈間也不那麼緊促,而西麵呢!

西麵的山脈之間,間隙卻非常的密集,像是有什麼巨力使他們緊緊擠壓在一起,我們可以說,這是處於兩個大陸板塊之間的擠壓所造成的。

但是旁邊有一個盆地,似乎有些巧合,而地球上這麼多巧合,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們接著視野隨著這片豎著的,有些緊湊的山脈往南看下去。

到達那長江上遊的位置,也就是書上所說的長江浪子回頭的地方,這裏要是長江不回頭,可能直接就流到印度洋去了。

而在這裏,長江環抱的位置處,有一個直徑最大近三十公裏的峽穀,峽穀有四五百米深,其內是三條河流彙聚之處。

這裏沒有形成山中湖泊,或許幾億年前有,而現在河流直接彙流成一條寬五十多米的大河,一路穿過兩邊高山,流經七十多裏,彙入到長江中。

峽穀不知形成多少年,高空中看去,像是經過幾億年的河水不停衝刷才形成,其中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山崖,水流侵蝕的痕跡依然可見。

峽穀中心的位置,有座四五十米高的小山丘,這裏水土流失嚴重,山丘上早就不見高大的樹木,應該說高大的樹木在整個峽穀中,都難以見到,全是一些低矮的灌木和足有半人多高的雜草。

峽穀中坐落著五六個村莊,因為依靠著河流,水資源不缺。

明清時期這裏陸陸續續就有其他省份的人來到這裏,或是逃避戰亂,或是因為朝廷政令,又或者是其他之類的原因。

這裏,鄉民純樸好客,魚米富饒。

而在這峽穀中的一個村子裏,有一家普普通通的農家小院中,此時正是晌午,院中有一個青年正悠閑地曬著烈日,腳邊有個暗紅色的小木箱,早已打開。

當今正是盛夏剛過的時節,也是農務秋季豐收的日子,隻見此刻青年一邊曬著陽光,一邊翻看著箱子裏的東西。

箱子中不是什麼金銀財寶貴重之物,隻是一些回憶裏的紀念品。

陳華生拿起一本二十年前,剛上小學時候的作業本,紙張早已發黃,字跡模糊不可見,翻看了下便放了回去。

接著拿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老照片,看著上麵一大一小的兩個身影,小的還是個一歲多的嬰孩,大的還沒自己現在的年齡大,不過看得出抱著孩子很幸福。

靜靜看了幾秒,原本就曬著日光的身體更暖和了一些。

慢慢放回照片,從箱子中又拿出了個古時候才用得著的錢袋,從中倒出了幾枚銅錢和一塊袁大頭,及一枚老舊的,其上布片都損壞了的勳章,字跡早已難見,不過革命標誌到還清晰。

而隨著勳章的滑落,其中還順便掉出了一顆鴿子蛋大小的石頭。

每次看著這些物品,陳華生都有種回味曆史的感覺。

仔仔細細拿著這些物品觀察了會兒,陳華生這才拿起了那顆如同珠子一樣圓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