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宋初年,師父講道(1 / 2)

北宋建隆元年正月,趙匡胤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

這一年,位於東京汴梁開封府北山上,隻見在一座鬆亭中有一白發長須,仙風道骨老道士,他懷抱一個小童坐在石凳上,手拿一本道書,正聚精會神的讀著:“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這個小童名叫韓奕,今年有四歲年紀,懷抱他的老道士,教他讀書老人,正是他的啟蒙恩師,帶著慈祥神情,和藹的笑容,這時說道:“奕兒啊!天尊貴於上,地卑賤於下,乾坤由此確定。卑下高上已經陳列,貴賤之位確立。天地動靜有其常規,陽剛陰柔即可斷定。萬事以其類相聚,萬物以其群相分,這樣吉凶便產生了。”

說到這裏,停了一下,接著說道:“在天形成象,在地生成形,因而變化就顯現了。所以剛柔相互切摩,八卦互相推移。以雷霆鼓動,以風雨滋潤,日月運行,寒暑交替。因而,乾道成就男(性)事物,坤道成就女(性)事物。乾資主萬物初始,坤化生成萬物。因此,易簡而天下之理可得,天下之理可得而成位於天地之中,你明白了嗎?”

韓奕聽師父說完,想也沒想就回道“師父,奕兒明白:天空高高在上,而大地在人們腳下,乾坤所代表的天地的位置就確定了。

在人們腳下的和高高在上的羅列出來,人們認為高下與卑賤的事物的地位就排定了。運動與靜止有規律,陽剛和陰柔就明確分開了。”

老道士低頭看著他,見他如此可愛,聰明乖巧,不由慰心一笑,回道:“奕兒真聰明,但你要記住,在學習《周易》時候,要明白:天地無心而成化,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無思慮,無目的,盡管通過自然的運行‘保合太和’,卻不會有什麼自覺的管理行為,管理行為是人類所特有的,必須設定一個價值取向和管理目標,自覺地經營謀劃,來合理的安排。天地無心,人類有心,天地無為,人類有為,這是宇宙的自然與人類的文明的根本區別所在。”

稍微一停,咽了口水,接著道:“管理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天能生物而不能辨物,地能載人而不能治人,天與人各有不同的分職。管理之所以可以,是因為人類可以推天道以明人事,順應自然界的和諧規律來參讚天地之化育,促進事物的發展,在物資生產方麵,可以‘首出庶物’,來促進物產豐富,經濟繁榮,在社會政治方麵可以‘萬國鹹寧’,促進政通人和,天下太平。”

韓奕有些想不明白,他抬頭看著師父,帶著疑惑問道:“師父?你說的這些有什麼用?你教我這些能夠成仙嗎?奕兒天天跟你學這些,怎麼感覺一點用都沒有?你還是直接教我怎麼修煉成仙,學習神道法術吧?”

那老道士聽他問起這些,見他滿是抱怨的神情,不樂意的樣子,隻是苦笑一下,對他說道:“你這孩子就是這麼頑皮和師父無理取鬧,教你學習這些還不願意。師父給你說,你想要成為神仙,這易學八卦是基礎根本。你學不好這些,連什麼是天地運行,乾坤之道,陰陽變化都不明白,想要修真成神,得道成仙是沒希望了。”

說到這裏,低頭看著他,搖了搖頭,說道:“奕兒啊?這《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太古奇書,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華夏文化的總綱領,是神仙文明的智慧結晶,傳到現在已有五千年,是打開宇宙之門鑰匙,通往神仙世界密碼,教人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聯係整體,即‘乾坤宇宙,天人合一’它是群經之首,諸子百家的祖宗,更是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韓奕抬頭見師父生氣了,神情有些委屈,隻得撲在懷裏,忙抱緊師父,乖乖的回道:“師父,奕兒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