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小村子,總人口沒超過500人,那個時候村民主要還是靠種植農作物為生,有水稻、大豆、花生、芝麻、油菜等。

我出生的時候父母還是和爺爺、奶奶、大伯、二叔他們生活在一個房子裏,是個普通的磚瓦房子,共5間房,除去大姑的女兒,也就是我的表姐,我算是同輩裏麵最早出生的,在叔伯這邊的孩子裏麵我算是老大,所以說我出生的時候很是得寵,大伯、大媽、叔叔、嬸嬸、姑姑都搶著抱,搶著帶。

不過這些我是沒有記憶的,是我母親告訴我的,畢竟還小,記不住那個時候的事情也是正常。

爺爺一直話不多,而且背是駝的,聽說是年輕時受過傷,但是沒錢醫治,落下的後遺症;但是爺爺很疼我,農閑時期外出做零工,都會帶些好吃的回來給我吃。

奶奶基本不下地幹活的,都是在家操持,然後打理菜園子,聽奶奶說,我小時候靜不下來的,需得有人抱著,出去走門竄巷,不然就會一直哭鬧。

大概3-4歲的時候,有一天下午,大人們都出去幹活了,小叔叔帶著我,那個時候他也就十來歲吧,上初中,然後帶我在自行車旁邊玩,但是不知怎得,我的右手卡到自行車齒輪裏麵了,而且已經出血了,小叔叔不知如何是好,好在這是奶奶從菜園回來,看到我手在流血,趕緊送醫院。

好在問題不大,沒有傷到筋骨,但是手背上留下了一道疤痕,小叔叔為此也是一直自責不已。

大概到了5-6歲的時候,到了冬天,就喜歡跑去跟奶奶睡,那個時候小姑還沒有出嫁,所以是跟奶奶睡一張床的,爺爺自己睡另外的房間,奶奶每次睡覺前會裝一個熱水袋放被窩裏,特別的暖和。

所以我便經常洗漱完了就鑽到奶奶的被窩裏,然後睡覺前奶奶或者小姑都會給我講故事,想必這也是我經常跑去跟奶奶睡的原因之一,但是現在已經不記得講過哪些故事了,感覺步入中年,記憶力越來越不行了。

而且那個時候偶爾還能吃到已出嫁的大姑、二姑偶爾給奶奶買的魚肝油,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名字。不過那個時候家裏雖說不上揭不開鍋,但是除了大米及菜園子裏的菜意外,能吃到花錢買來的東西確實不多。

我記得父親曾經說過,那個時候他在窯廠裏上班,累死累活一個月才十幾塊錢的工錢,所以出去日常開銷幾乎沒有剩餘,一年難得買幾件衣服,大部分時候褲子是母親買布,然後自己縫製,豬肉一年也是難得吃幾回。

說到吃,小時候吃過的零食真的是屈指可數,而且基本都是過年的時候才有得吃,比如:糖球,圓圓的,紅色的,上麵粘了白砂糖,很甜,是那個時候最愛吃的,還有就是每年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做的凍米糖。

平常時節,能吃到的都是季節性的,花生、紅薯、黃瓜,花生可以炒著吃、煮著吃,紅薯基本都是放灶膛裏烤著吃的,尤其是冬天的時候,早上起來吃個烤紅薯,那真的是從胃裏暖遍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