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碧衣(1 / 2)

早在公元前四世紀,蜀國開明王朝遷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遷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國吞並巴蜀後,按鹹陽建製修築城垣,就有了後來的成都城。秦漢成都的商業發達,秦時成都即已成為全國大都市,西漢時成都人口達到七萬六千戶,近四十萬人,成為和長安、洛陽、邯鄲、臨洮、宛並列的全國六大都市之一。

秦末、漢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稱“天府”,及至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十三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廣漢、犍為四部。西漢末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到了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

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到了大隋建國後,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如今的成都已成為此時四大名城之一,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很快,若僅論經濟,甚至有了所謂“揚一益二”之稱,到了隋末天下大亂之後,關中的東都洛陽、西都長安和南方的江都揚州均是戰火不斷,反而成都地處蜀中,遠避刀兵,即使歸唐過程中也幾乎是兵不血刃,繁華幾乎沒有收到天下大亂的影響,至此幾乎成了當今天下首屈一指的經濟文化中心。

待到朱燦入城的時候天色早已大亮,早市已經開始了,來往的商旅小販,不絕於道,幾條主道上人流湧動,熙來攘往,熱鬧非凡。成都地處西南,民風淳樸,多有少數民族和漢族混居於此,禮教大防也不如中原一般嚴密,來往的少女衣著多是鮮豔,天氣炎熱之下短袖輕羅,衣帶飛揚,行走時玉臂小腿之間肌膚微露,自有一種讓人賞心悅目的婉約風流。若是往常,朱燦自是一路笑嘻嘻的東張西望,在人堆裏麵盡力擠來擠去,占上點手足上的小便宜。可是今日,卻再沒有這種心情,昨天被高家丫頭一腿踢下錦江的時候,上麵的那群難兄難弟應該有人瞧見了,按這些家夥的性子,多半不敢聲張如此大的禍事。按朱燦的估計,最有可能的恐怕是先瞞下消息,一群人連夜沿江尋找,實在找不到才可能回家報信。現在隻希望這些家夥還沒死心,否則自己這生死未卜的消息一傳回去,也不知道會把老爹和娘親急成什麼樣子。

東穿西繞,走街過巷,不多時已經到了西城的一處紅牆朱門的大宅子外麵。遠遠的看見大門大開,幾個家人在門前有條不紊的灑掃,前院的管事侯二正叼著水煙袋和門房李老頭蹲在門前,絮絮叨叨的不知道在說些什麼。不由心頭鬆了口氣,看來這些家夥還沒回來,家頭頂多就知道自己一夜不歸而已。

心情頓時放鬆了下來,腦筋一轉,又掉過頭來,貼著外牆向後門方向繞去。在他的印象中家裏早間進出後門的家人都通常較少,或許能偷偷摸摸的溜回去再說。到了後門,果不其然,門虛掩著,無人進出。開門探頭瞧了瞧,負責後門的家仆老談頭也不知道去什麼地方鬼混去了,前麵的後花園處有幾個丫鬟仆婦在花園中穿梭忙碌,卻也沒人注意到這個方向。

心頭暗喜,不動聲色的閃身進來,身法發揮到極致,人影虛晃間,幾下便溜過了後花園。雖然鬼鬼祟祟了一點,但好在是自幼長大的地方,閉著眼睛也不會走錯,穿廊走榭,躲躲閃閃,避開幾個府頭忙碌的家人,半柱香不到便溜回到了自己園子的房間裏麵。

瞧瞧房內無人,這才鬆了口氣,也不敢招呼幾個日常伺候的小丫頭,好在雖然蠻享受被人服侍的生活,但在那個世界帶過來的一些習慣從來就沒有忘記,比如堅持換衣吃飯一定得自己動手,所以自己的備用衣物從來都是放在自己房內。於是隨手抓了套備用衣物,動作飛快的換了上來,四下整理一番,看看沒什麼異常,這才開門出來。

自己這房間位於整個朱府西側,房間外是個半園子結構,內置假山庭院,外接複廊,出得門來往外走去,一路上仆婦家人忙碌如常,碰上他的還都停下來笑著打個招呼“少爺”,似乎沒有一人知道自己昨夜沒有回來。

這會才感覺詫異,這一世自己算得上荒唐頹廢,除了正常練功進學時候,自幼喜歡和幾個難兄難弟沒日沒夜的在外鬼混,但幾乎從沒躲過老爹和娘親的耳目,以往多次剛一到家就被娘親或老爹堵個正著,甚至有幾次偷偷摸摸的溜回來後,滿以為大功告成,卻不想老爹和娘親居然就等在自己房內恭候大駕,可從來沒有這一次這麼順利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