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封賞(1 / 2)

今日的行宮與往日不同,李淵已經覺得要返回長安,但是出發之前,卻有事情需要與隨行的幾位官員議一議。

而以戶部尚書崔尚為首的一應官員,到午時已經足足爭論了有半時間,事情依舊無法頂多下來。

李淵開門見山:“一件事,朕決定為王駙馬進爵安國公,駙馬都尉之爵依然不恢複。青州作為他的封地,封地收入的七成上交國庫。”

“聖人,青州給王駙馬三成太多。”?裴寂與王也相熟,知道王也的能力,一旦將青州作為封地賜給王也,那青州必將成為僅次於長安···不,可能青州之地的價值將遠超國都長安,甚至是江南富庶之地。

“多少合適?”崔尚作為戶部尚書,有資格在此時發問。

“千分之五為上限,最低可壓至萬分之八。”裴寂出一個驚呆了無數饒數字,連百分之一都沒櫻

裴寂為官有一個原則,不管事情涉及到誰,哪怕是河東裴氏的利益,但是在他眼裏,依舊隻有三個字:國為重。

拿戶部尚書崔尚而言,崔尚是清何崔氏極重要的人員,家主崔賢胞弟,但遇到任何的事情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職務,身為戶部尚書的職務,而不是清河崔氏的身份。

當然,如果朝廷要毀滅清河崔氏之時,他肯定站在崔氏一邊。

若是隻為些許利益,他一定會選擇公正,這是他身為名士的驕傲,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所以裴寂才會直言不晦,因為他太清楚王也的能力了,青州雖然貧瘠,但是那是在常人看來。裴寂認為,王也絕非常人。

當然,畢竟與王也相熟,而且裴寂在兩朝為官,他看得更遠,給王也太多,不見得是好事,畢竟這是與國爭利,裴寂是在保護王也。

崔尚發問:“為何隻有這麼一點,或是,百分之一就是一個很大的數額?要知道去年青州一年的庫銀還不足二十萬貫。”

“崔尚書,兩三年內或許沒什麼。五年後,青州一年的收益超過一千萬貫,十年後青州每年至少一億貫的淨利。當然,這是在青州變成王駙馬封地的前提下,臣甚至以為,不給他這個封地。”

“講的好,朕心甚悅。”李淵很滿意的點零頭。

他沒看錯,裴寂確實是一個人才,忠君什麼的李淵沒有去想過,畢竟裴寂還是自己年少時的故交好友。但身為官員,那麼盡責與能力這兩項上,裴寂配得上他現在的職務。

不過,李淵還是被裴寂的論斷嚇了一跳,也問道:“一億貫?也就是一億銀元。”

畢竟現在王也新推出的銀元才剛剛興起,很多人還是習慣用貫來做單位。

“聖人,他能作到。十年後,一億貫隻是很保守的估計,有一次,當然,是非正式的交談之中,臣聽到過王駙馬點評過六大邊貿區,十年後的單個邊貿區的年收益三億貫起步,這其中還會有另一個變化。”

“細講,記錄。”

李淵沒聽過王也過任何對這六個邊貿區未來的預測,他覺得自己錯過了什麼,但又不知道到底錯過了什麼。

(遠在青州,剛剛大軍抵達碼頭的李二打了個噴嚏,隱隱有一絲不好的預福)

本來李淵可以事後再單獨問王也,但此時正在為王也議封賞,所以要有一個理由服這些人,讓裴寂講出來給重臣們聽一聽,或許就是一個很好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