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1 / 2)

天下大事,無非分分合合。以現在的時局,大亂之後必大治。無為一生曆經無數沉浮,早已不把這些事放在心上。對他來說,當前最為看重的就是教導陳英闌。既然受人之托,理當忠人之事。

在中土,無為大師的名號是很響的。這麼說吧,那就是傳說中的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等等諸多的本事集於一身的神仙。傳聞中他到現在一共收了五個徒弟。有四個在中土為重臣,一個隨侍身邊。這幾天收的陳氏兄弟,還尚未出現在世人的傳說中。以他的名聲在外,這對兄弟將來的功德定是不可限量。

無為正與陳英奎對視著。看著小這家夥清澈透明的眼神,看著他專注的看著自己,無為大師覺得自己也漸漸變小。好象也是五、六歲的樣子,他們開始對話。

“師傅,您今天來是教我學本事的嗎?”

“英奎啊,近來中土發生什麼大事了?”

“師傅,皇子們要比試本領,勝者為皇帝。”

“你看會是誰勝啊?”

“師傅,我和娘說過,娘不讓我說。”

“師傅讓你說,你就說。”陳氏在一邊,聽到他這麼回答,嘴上趕快讓孩子回答無為大師,心理美滋滋的,這孩子還真聽話。

“我當然認為是皇長子贏。”

“為什麼呢?”

“皇長子,是皇帝最大的兒子,他的年紀比其他幾位皇子都大啊。”

“年紀大,就能贏?”

“師傅您想,一個十五歲的大人,和一個五歲的孩子,他們比試本領的話,大人會贏啊。”

“英奎啊,你想過沒有,一個六十歲的人,和一個三十歲的人,一起比試的話,一般來說,年青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師傅,七位皇子,都在少年。如果比試在三十年後,皇七子正在盛年,把握最大。”

“這些話都是誰告訴你的?”

“是師傅問我,我才想到的。”

“哈哈,此子可教!”轉回身對陳氏說道:“你生了一個好兒子啊,這些見識,就是達官顯貴也未必看得到啊。”

聽見別人誇自己的兒子,做娘的當然高興,何況這誇獎之人,還是當世高人。陳氏更加的喜之不禁。柔聲道:“大師過講,小小年紀,別太誇獎他了,免得長大了,不知天高地厚。”

“當世時事,眾人皆被欲望迷住了雙眼。確不如英奎啊!”

“大師,您能收他們兄弟倆,是陳家祖上有德……”

“他們是未經雕琢的美玉,被我看到了,怎能不加以教導?我也是愛惜,啟蒙不是某之長項,英奎這孩子聰明好學上進,你就先讓他上學堂吧。這是五十兩銀子,有什麼難處再說。”

“大師,這可受不起,快把銀子收起吧,我自問還養活得了孩子。”

“哎,陳氏啊……”無為大師想了想,沒就這一問題繼續往下說,“看天色不早,我要回去了,以後每七天來一次檢查英奎的學業。”

話音剛落,大師的人影已經又不見了。陳英奎追出去,大聲喊:“謝謝師傅!”,除了外麵的風,沒有回答。

陳氏一邊做著活計,一邊麵有喜色的想著剛才無為大師的話。心內暗忖:人都說不死,必有後福。想這盧十四郎,生而百日逢奇禍。要不是我一念之私,哪裏有他的活路?要不是自己次子陳英闌的戶口未銷,要不是鄰裏一時誤答,他就算是避開了滅門,也會被官府查到蹤跡。看如今的情形,說不定,還是死路一條。中土對內對個一向宣稱以仁孝治國,可正是因為短少仁孝,才打出這樣的旗號,欺世盜名。想開國之君姚維龍的皇後,死得不明不白。想姚承天死得不明不白,想姚恩卿不知所蹤,這三件,並稱中土三大疑案。有誰能去真查個水落石出?盧府五百餘口一齊斃命,還不是悄無生息了。民不告,官不究,一家子都死幹淨了,又哪裏去找告狀的苦主?想我不過一個進府兩月餘的奶娘,自保尚難,要是真去了公堂,那想滅口的還巴不得不用費功夫了呢。還是撫養孩子長大成人,這查案複仇的事兒,等十四郎大了交由他處理才是。苦命的孩子,才多大啊,就背負了這樣重的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