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正德十三年,立秋。

驕陽似火,天幹地裂!

三伏天進入了尾聲,正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分。

南明城,南齊的帝都,除了天上明晃晃的太陽外,城裏的大街小巷了無人跡,沒有風,隻有一片有氣無力的蟬鳴聲在響徹!

南明城,已經數月無雨了!

昔日穿城而過奔騰的南明河此時隻剩下一片幹涸的河灘!偌大的南明城的水井幾近幹涸,昔日一片欣欣向榮車水馬龍帝都一片死寂!

南明城大旱,天下大旱!

據說正德帝已經下了罪己詔,沐浴焚香,已經三天三夜水米未進,這一天,是他親率文武百官向天祈雨的日子。

祈雨的地方是帝國的祈天壇,每一年的立秋,皇帝都要在這裏向天祈禱,保佑帝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通通通”三聲鼓響,城門樓子上的三麵大鼓擂響,打破了南明城的死寂,苟延殘喘的百姓們知道,皇帝要出城去祈雨了!

仿佛打了一針雞血,南明城凡是能動彈的百姓都爭先恐後,來到了大街上。

愛熱鬧是小民的天性,即使餓得兩眼放光,隻要還有一口氣在,就絕不會放過每一個機會!

皇帝的先行人馬出現在大街上了,首當其衝的是威武的羽林軍馬隊,馬蹄聲踏過寂靜寂靜的大街,然後是文武百官,這些昔日養尊處優的帝國精英們此時舍去了香車寶馬,苦行僧般地行走在烈日下,武將還可以勉強支撐,文官就苦不堪言了,他們相互攙扶,步履蹣跚,苦著老臉,仿佛是去上刑場一般!

皇帝出現了,他一襲白衣,端坐在一輛八人大轎上,轎子已經去了頂,正德帝麵無表情,暴露在炙熱的太陽底下。

兩旁的百姓一起下跪,口裏道:“吾皇萬歲,萬萬歲”!

正德帝還是麵無表情,泥塑木雕一般,大隊人馬緩緩地走過大街。

待得百姓起身時,皇帝祈雨的大隊已經出了城門。

祈天壇在南明河畔一個小丘上,一溜整齊的石階早已經被清掃的幹幹淨淨鋪上了紅毯,正德帝在百官的簇擁下,一步步向祈天壇走去。

祈天壇有九九八十一級石階,正德帝幾日來水米未進,身體虛弱,每走一步都如同受刑一般,旁邊的太監伸手欲扶住他,被他推開了,兩個貼身太監隻好膽顫心驚地跟在他的身後,亦步亦趨,不敢大意。

終於,正德帝走完了長長的台階,來到了祈天壇。

早已經到了的高僧已經安排好了一切,他們隨正德帝來到了大殿,正德帝接過了幾支點燃的香,躬身對著大殿所立的神像拜了幾拜,跪在了蒲團上,口裏道:“朕以涼德,繼此大統……親政十三年有餘,誠惶誠恐,勤政愛民,不敢懈怠……今天下大旱,民不聊生,是朕德不配位,蒼天震怒,是朕之罪之一……”。

整個祈天壇的大殿裏香煙繚繞,燭光搖弋,鴉雀無聲,隻有正德帝虔誠的聲音在回蕩。

正德帝曆數自己的“罪狀”,大多無關痛癢,倒是豐功偉業占了大半,不像是“罪己詔”,倒像是對自己的豐功偉業的大吹大擂,正德帝從自己繼位起,一直說到現在,天文地理,雞毛蒜皮,無所不包,百官之中有年事已高或者身體羸弱者,不是聽得昏昏欲睡,就是如站針氈,巴不得皇帝早點結束這長篇大論。

這時候一聲炸雷在大殿外響起,大殿裏的百官一陣的騷動,恰好這時,正德帝的罪己詔剛好念完,百官精神一震,嘩啦啦地跪下來,齊聲道:“吾皇萬歲,萬萬歲!吾皇聖明,感天動地!蒼天有眼,我朝有救了”!

正德帝鬆了一口氣,站起身來,對群臣道:“眾位愛卿,請隨我來”!

他走到了大殿外,對著天空,披頭散發,伸開雙手!

又一聲驚雷響起,剛才還萬裏無雲的天空中此時陰雲密布,大風吹得羽林軍的旗幟獵獵作響,一場大雨即將來臨。

群臣一起跪下,雙手向天,祈禱大雨的來臨。

一聲聲驚雷在天空中炸響,一道道閃電劃過長空,風越來越大了,吹得人東倒西歪。

風起雲湧,大雨似乎就要噴薄而下!

南明城裏的百姓開始聚集在祈天壇下,他們山呼萬歲,跪到了一片,有的人喜極而泣,有的人歡欣鼓舞,有人在默默地祈禱……

久旱逢甘霖,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看來還是皇上的罪己詔感動了老天!老天垂憐天下蒼生,降下了甘霖!

大風勁吹,天空已經完全被烏雲遮蔽,雖是大白天,但是暗如黑夜。

隻有一道道劃破天際的閃電不時給大地一線光亮!

正德帝站在獵獵風中,大風吹亂了他的長發,掀起了他的白袍,正德帝極力穩住身子,保持著同一個姿勢,在大風中站成了一棵樹!

閃電成為了他的背景!此時的正德帝,是廣大臣民心目中的一尊神!

嘩啦啦,大雨終於磅礴而來,雷聲震耳,閃電亮瞎了眼睛!歡呼聲響起,百官和上萬的百姓一起山呼:“吾皇萬歲萬萬歲”!

鑼鼓聲響起,這是百姓自發帶來的,南齊國內,嫁娶、定盟、納采、開市、入宅、安葬等一幹大事,必定有鑼鼓相慶……正德帝聽到了鑼鼓聲響起,微微一笑,得到萬民擁護,原本是每一個帝王的最大心願!

他居高臨下,對臣民揮手示意,臣民歡呼聲再起,一時與風雨聲雷聲交織成一片!祈天壇上下頓時成為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大雨肆意地下個不停,正德帝雖然齋戒三日,原本餓得兩眼發綠,雙腿發顫,此時疲態俱掃,在雨中興奮得像一個孩子。

就在他忘乎所以的時候,忽聽見身邊的一個太監叫道:“皇上,天有異象”!

正德帝抬頭望向了天空,隻見雷光電閃的空中出現了一個火球,火球發出了耀眼的光,刺得人眼生痛,火球呼嘯而來,目的地正是祈天壇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