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穿越虛空
墜入江平縣的一顆種子
長成的一天
我才知道
這是一顆高大茂綠的香樟樹
瑤人柴
院裏載
根深葉茂香自來
我時而
仰望蒼穹
我時而
俯視闊土
我看的見人世間的甜蜜和疾苦
我領略的到上天的縹緲和逍遙
爭鬥與融合
停滯與前行
在這個虛幻而又真實的世界裏
我已經走得太遠太遠
無數個夜裏
我時常會夢到
洞庭湖畔的那個小縣
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初的一個深夜,星光黯淡、蟲畜不鳴,八名士兵奉廣東總兵劉顯之命身上揣著繡有“天兵”字樣的號衣,喬裝成百姓,秘密趕往興化成。
雖然視線不佳,但微風徐徐、不燥不涼的天氣很適宜趕路,士兵們不由得放鬆下來,眼看著再有二十裏路就能到城下了,突然,“嗖嗖嗖”,一陣弩聲,來不及呼喊,幾名士兵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掉了。一會兒,過來一群人,翻撿半天,從中走出八名相對高大的漢子,各自揣起號衣,繼續向興化城趕去;待到城下,這幾人憑著號衣,騙開城門,一聲呼喝,竟然不知從哪湧出數百手持長刀的人。是倭寇!
“みなごろし!”
“啊——倭寇來了!”
“救命呀——”
“快跑啊——”
整個興化城一片混亂,孩子的啼哭聲,婦女的慘叫聲,漢子的叱罵聲;火光、燈光......興化城的百姓們陷入了人間煉獄!這時,一名倭寇手持長刀闖入了一個房間,床上一個嬰兒臉上掛著微笑,居然還在熟睡。倭寇來到床前,獰笑兩聲“嘎嘎”,迅速舉起長刀向床上砍去......
“娘啊,娘——我怕!我怕!”
兩千裏外的一個小房間裏,木床上突然坐起一個孩子,滿頭大汗的正在呼喊母親。
“波兒,又做噩夢了?我就說你那不靠譜的爹,非得帶你去聽書,聽什麼不好?殺啊,殺啊的!”
......
江平縣
群山連綿
傳說山裏麵住著神仙
八百裏洞庭湖
亦聞有仙人淩波飛渡
看似遙遠
又在身邊
啊
怎麼會有
那麼那麼多的神仙
無論這個世界多麼玄幻
我隻是個追風少年
——陳家村第四代小地主、陳三皮,八歲作於陳家村茅舍學堂
江平縣隸屬湖廣布政司的中部、洞庭湖畔的嶽州府,居嶽州府的最南部與長沙府的湘陰、瀏陽兩縣相鄰;該縣民風淳樸、多奇山俊水,物產豐富、景色優美。其中,縣城北部的籟山以懸崖峭壁、山勢險峻聞名於州府;亦常有縱情山水之人經常流連於此,據山腳下陳家村的陳二牛大膽考證:山上沒有什麼山洞、異獸什麼的,也沒見過這些陌生過客施展過什麼飛天入地之術。於是眾人得出結論,應該隻是一些“文人騷客”垂涎此處種類繁多、刺天紮地、連綿成海的嶽州山竹。
很長一段時間,陳家村的私塾陳英啟都糾正說,不是文人騷客,是文人墨客,我們說話要文明。陳二牛說,墨呢?墨呢?騷啦一圈、騷啦一圈,不是文人騷客嗎?無病呻吟!陳二牛可不是小牛,五十多歲的人了,英啟同誌是要喊二叔的。不過落榜秀才陳英啟還是有辦法的,也許是“文人”的固執,也許是第三代小地主的膨脹,或者是為了讓自己的神作留名,奧,這一點是要有遺傳的;總之,陳英啟這個小地主在成親之時,在籟山半山腰捐資修了一個亭子,對著山路的兩個柱子上刻上了自己的“著名”詩作:清清洞庭,綿竹連山;波光粼粼,魚藕悠悠。還是這個陳二牛:英啟這學問到是簡單易懂,就是感覺有點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