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朱元璋的話,劉基從容的走出來,先拜見朱元璋,又含笑朝眾謀士拱了拱手,言道
“在下劉基,溫州人氏,初來乍道,望眾位多多關照。”
一臉的平易近人,給人一鄉野的儒生的感覺,忽然臉色一變,話鋒一轉,大聲言道
“元帥,以在下認為元帥可比漢高唐主,又豈是三分之主的孫劉可比,而陳友諒有雄才大略,卻誌驕,脾性乖張如鄉野一毒婦,怎能和魏武相比,誌驕容易意氣用事,剛愎自用,心如毒婦,無容人之量,待人狠毒,稍有挫折,必定眾叛親離,此人才高不遁讓於元帥,但性如豬狗,結局怕是和當年的侯景一樣,這樣的人那有打不贏的道理,剛才說投降的人可以殺了。”
“諸位,就算如劉先生所言,陳友諒為人如同豬狗,但實力確實強大,打是一定要打的,但卻是如何打法?”
劉基的話給了朱元璋極大的信心和勇氣,他一向殺伐果決,軍情緊急,當下也不再與一眾謀士糾纏。隻叫劉基,徐達,胡大海及幾個親密謀士入密室商議。
“我認為可先下太平,這樣集慶就重新有了屏障,陳友諒必引兵來奪,可於半路伏擊。”
謀士葉琛言道。這個計策無疑看起來是正確的,朱元璋卻當即否認了,他分析道
“太平易守難攻,這次陳友諒攻下太平實因他的樓船高大,且太平城城牆一麵盡築在水中,造成易攻難守的局麵,我們沒有這樣的高大樓船,若是以蒙衝小艇攻城,碰上高大的敵艦,必然豪無勝機,半路伏擊也不可取,應天本就人數不多,守城尚且不足,若伏擊失敗,應天就等於交給陳友諒了。”
說完他看向劉基,劉基知他要考驗自己的見識,當下笑言道
“元帥說的不錯,我們的水軍都是小艇,水上交鋒自然敵不過敵人高大的樓船,所以我們要解應天之圍就必需讓陳友諒棄舟上岸,我們可以在陸地上擊敗他。”
朱元璋很滿意的看了劉基一眼,繼續說道
“不錯,通往應天的路有兩條,一條是秦淮河,這條路盡是水路,中途隻有一座木橋攔路,陳友諒可以駛著他高大的樓船直接撞過去,這對他構不成半分危脅,另一條路是從龍灣登陸,然後走旱路,我們就在那裏設伏,打敗他,以解應天之圍。”
徐達這時卻撓了撓頭問了一個關健的問題
“陳友諒見識過人,又多高樓大船,他的優勢在水路,這個他不會不知,又怎會棄水路而去龍灣走旱路呢?”
聽聞這一問題,朱元璋卻和劉基相視笑了起來,這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不同於人的性格,你隻要洞察到他的性格,了解他熟悉他,那麼你就象找到木偶身上的線,去掌製他。計謀實際上是算計人的心。站在同一高度的人自然可以看到相同的風景,朱元璋指著劉基對徐達說道
“劉先生說陳友諒誌驕,誌驕者則多疑且心浮氣躁,剛復自用,那麼你這個問題可讓劉先生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