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長壽之鄉(1 / 2)

八桂之地曆史悠久,早在80萬年前就有原始人類生息了。在四、五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勞作生息。

先秦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分屬西甌、駱越。

境內最早的古國,文獻記載叫,蒼梧古國,蒼梧古國與中原的堯舜同時存在,蒼梧古國的分布範圍主要在湘江流域及南部地區,東省的北部和西北部,八桂的西北部和東部地區。

約在戰國前後時期,在八桂大部分地區,東省的部分地區出現了西甌、駱越兩大方國,這是嶺南地區方國的鼎盛時期。

與西甌、駱越方國同時存在的句町國,也是壯族先民建立的方國實體;句町國位於八桂、雲省、貴省三界交處。嶺南地區曆史上在中原史籍記載中著墨極少,一直被後人以“化外之地,瘴癘之鄉”一類詞彙模糊描述;不少人認為嶺南文明的開始,是在被秦始皇五十萬大軍征服之後,當地土著“百越人”(嶺南先民)才從蒙昧的原始氏族部落階段一躍跨入封建社會。隨著考古學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這一觀點是“曆史的誤會”。

出土的大量文物實證表明,嶺南地區存在過燦爛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文明,是中華文明的最早發源地之一。

那是一段讓人向往的神秘曆史,沒人知道那段時間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沒有任何文字記載流傳下來。

羅池刺史寡塵緣,畫戟牆頭築望仙,黃鶴與誰同一去,碧桃無主又千年。

悠悠歲月,朝代更替,八桂這片大地上發生過無數事件,可惜,都敵不過歲月的侵蝕。

隨著和平年代的到來,改革開放多年後的華夏隨著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在華夏這片古老的大地上緩緩展開,長生這道千萬年不變的命題又再一次提上了人們的日程。

自古以來,長壽就是人們所追求的,在中華大地上,不泛也有一些長壽之鄉,這些長壽之鄉往往是一幅濃鬱的山水鄉村風情畫卷。

正是在這好山好水的環境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壽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都市人當成了養生勝地前來舒坦身心。

世界長壽之鄉·華夏人瑞聖地巴馬縣,位於八桂自治區河池市,地處於八桂西北山區,與百色、田陽、田東、平果、大化、東蘭、鳳山以及淩雲等市縣毗鄰。全縣總麵積1971平方公裏,下轄10個鄉鎮,總人口將近30萬。

縣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稱號,土地顯得非常珍貴。

巴馬縣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

在這塊神秘的土地上,具有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無論是山還是水,還是樹林,全部都是大自然的產物。在境內,最著名的一條河流就是盤陽河,據說,盤陽河是巴馬長壽鄉的母親河、長壽河,盤陽河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水溫一般在十七八攝氏度左右,全年適合洗浴,境內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是首都的100到750倍,被譽為天然氧吧。

網絡時代,信息發達,在無數網絡小說和修仙這一概念橫空出世的洗腦下,有網友腦洞大開,懷疑這裏地下有末法時代唯一殘留的人們現代科技無法理解的靈脈殘存,才會出現那麼多人長壽的現像,於是引來了全國各地無數中二少年想來這裏修仙,和想來沾沾仙氣的怕死富豪、遊客等等,讓人哭笑不得。

中二,一詞來源於島國,在現代社會,剛到青春期的少年便麵臨各種巨大壓力。島國中學雖然高唱“素質教育”,但名牌大學那一個高過一個的門檻,還是讓學校把學生們的成績放在了第一位。久而久之,島國的傳統教育和當下青少年的思想產生了脫軌。老師和家長片麵追求考試競爭,忽視了對青少年心理成長的關心,使對未來充滿迷茫的島國“中二病”患者越來越多。

我國在社會快速轉型的過程中,同樣遇到這樣的問題。家長工作繁忙、遭到同學們孤立、不被社會所認同(或者自以為是這樣)往往成為誘發的主因。快節奏的生活加上冷漠的環境,重壓之下,越來越多的青春期少年開始在網絡中尋找自我價值,沉迷於虛擬世界而無法自拔,漸漸與社會脫節,於是,上演了各種讓人們忍俊不禁的奇葩中二行為。

隨著近年來華夏經濟飛速發展,小小的巴馬縣城越發的熱鬧繁華,隨著各種各樣的人物湧入,這裏變得魚龍混雜,街道上經常看到有少年穿著古裝,背後背著道具長劍,走著走著突然拔出長劍揮舞一番。

有時候,兩個穿古裝身背長劍的少年相遇,還會停下來,拱手打個招呼,互稱道友。

這畫麵,讓不知道的人還以為穿越到了修仙世界,畫風辣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