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力的本質
…………
前麵我們已經從根源上把宇宙中的3種力分析出來了:4維度火能量的斥力,2維度土能量的引力,3維度金能量的引力。
那麼請問:力的本質是什麼?
答案顯而易見,力的本質是能量,準確的說是勢能差,是勢能差所形成的一個力場。重力有重力場,引力有引力場,電磁力有電磁場。
那什麼力場呢?準確的定義:力場是點勢能的分布。宏觀的說-力場就是加速度a,牛頓第二定律F=m*a;微觀的說-力場是玻色子的分布。
那什麼又是點勢能?勢能源對周圍產生一個勢能力場,勢能力場用一圈圈的形式產生一個個等勢能麵對外散播。
在夢中,宇宙小姐姐親口告訴了我宇宙中基本力的大一統公式,別名惡魔之翼。
力的大一統公式:E勢源n=k勢n*F*π*r^(n-1)
E勢源n:產生勢能的能量源的能量,k勢n:宇宙常數-勢能常數,F:大一統力,r:勢能點(力的作用點)與勢能源的距離,n:勢能源的維度。
對於力的大一統公式,我想了數年都沒有想出來。但是,當宇宙小姐姐一告訴我這個公式,我隻用0.1秒的時間就體會了其中的奧義。當時的我就有一種醍醐灌頂、相見恨晚的感覺。
力是什麼?我曾無數遍的問自己“力是什麼”,現在終於大徹大悟。
力的本質是勢能差,用量子(微分)概念來說,就是勢能源把周圍的玻色子重新分配所產生的點勢能,這些點勢能就會產生勢能差,而勢能差就是力。
這樣定義,大家看了可能有些燒腦,還是老辦法,直接舉例說明。
例子①-水波。
平靜的湖麵,水平的高低是一樣的(玻色子分布是均勻的)。當我們扔下一顆石子(勢能源),水波就開始向四周散播(玻色子在勢能源的作用下,重新分布),於是力就產生了。
例子②-磁石。
我們在一塊大玻璃上均勻撒上一層鐵屑,然後在中放入一塊磁鐵,這時鐵屑立即開始重新分布。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一條條的磁力線,而且中心厚實四周薄弱,這就是玻色子的重新分布,這就是力場的產生。
例子③-站隊。
這裏有一個10*10的方陣,突然一個領導空降下來,大家立即開始重新列隊。以領導為中心每1m站一圈,每圈都是10人。
…………
第2節玻色子重新分布
……
在力的大一統公式的引導下,我終於悟出玻色子是如何重新分布的。
力的大一統公式:E勢源n=k勢n*F*π*r^(n-1)。
大家看到這個東西沒有:π*r^(n-1)。這東西能讓你想起什麼?如果n=3,這是不是就是一個圓的麵積公式。
所以玻色子重新分布的真正含義是一個等勢能“麵”,這個“麵”不單隻我們感知的三維空間,還可以是更高維度的空間。
換句話說,等勢能“麵”裏所有玻色子和與E勢源n成正比關係。於是玻色子分布的公式就有了,我稱它為玻色子密度公式。
玻色子密度公式:E勢源n=kB*∑Br;∑Br=Br*r^(n-1)。
E勢源n:勢能源的大小;kB:玻色子重新分布常數,與具體玻色子有關;∑Br:與勢能源相距r的等勢“麵”的所有玻色子的能量。
Br:等勢能“麵”上玻色子的密度;r^(n-1):等效等勢能“麵”的大小。
溫馨提示:玻色子都是能量體,玻色子密度越大,能量越多。
把玻色子密度公式與力的大一統公式聯立得:E勢能源=k勢n*F*π*r^(n-1)=kB*Br*r^(n-1)。
解得:F/Br=kB/(k勢n*π)=常數。
…………
第3節勢能的概念
……
什麼是勢能?
勢能就是力場,本質是玻色子的重新分布。玻色子密度公式:E勢能源=kB*Br*r^(n-1)。
也就是說,越遠離勢能源,等勢能“麵”就越大,玻色子密度Br就越小。如果遠到沒邊了,Br自然就變成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