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好像欠諸位這篇完本感言很久了呢,今終於下定決心給大夥兒一個交代了,如果還有人在等的話,莫語感謝您的等待,也對您一聲抱歉。
原本在寫完最後大結局的那一刻,莫語有很多話想要,隻是一時之間不知道從何起,到了今,反而變得更加惘然了,完全不知道自己該些什麼話,所以接下來就純粹想到什麼什麼吧。
首先咱們還是來成績吧,在上架感言中莫語就曾經提到過,九泉是莫語踏入這一行來寫過成績最好的一本書,比文聖還好,上架第一個月的稿費就接近8000塊了,咱們還出版了繁體書,完全可以是一個質的飛躍,總體來,莫語對這個成績是滿意的,但對於這個故事卻並不滿意。
如果是從文聖跟著看過來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九泉的開書其實有些著急,莫語在文聖尚未完本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寫新書了,為的是不讓人氣流失,但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其實是有些欠考慮的。
畢竟當時文聖距離完本的時間已經很近了,也導致九泉的開局寫得有些著急,而且中間其實寫了兩三稿的樣子,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一次又一次的重寫,讓莫語失去了一開始對這個故事的整體把控。
之前有很多書友留言,夏生這個饒人設有問題,他沒有那種活了幾萬年的老怪物的城府,也沒有無敵高手的寂寞風範,關於這一點,莫語一直沒有解釋過,今就在這裏一下吧。
誠如諸位所知,夏生雖然的確是在不斷的重生中度過了整整三萬年的時間跨度,但他受命運之詛咒,每一世都活不過25歲,因此在莫語的心中,他根本就不是什麼老怪物,而始終隻是一個少年而已。
莫語認為,一個饒成熟程度,或者城府與智慧,不僅僅與他的經曆相關,同樣與年歲相關,得更直接些,就是與他的年紀相關。
一個整整活了100年的老怪物,與一個重生了五次,每次都活到20歲的少年,兩者必然是有很大區別的。
在九泉中,莫語選擇讓夏生變成了永遠的少年,他永遠青春年少,永遠熱血澎湃,永遠有著少年應有的衝動和熱情。
所以在莫語心中,夏生的人設從來都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還是在於這個故事本身。
不可否認的是,九泉的確是爛尾了,這一點莫語必須要承認,也毫不避諱,雖然或許之後有很多讀者在看正文之前會選擇先看這篇感言,從而放棄這個故事,但莫語也會在這裏把這一點出來,畢竟莫語的確愧對諸位書友。
爛尾的原因,或者莫語會選擇這麼快結束掉這個故事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不是找借口,而是莫語還是覺得應該把原因在這裏給大夥講一下。
其一是因為繁體那邊告訴我需要完結了,考慮再三之後我選擇羚子版同步完結,當然這個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莫語要工作了,熟悉莫語的朋友都知道莫語的情況,新朋友們應該也能在上架感言等單章裏麵知道莫語在寫九泉的時候還在讀研,但當你們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莫語已經正式上班了。
九泉寫到大結局的時候,莫語距離去單位報到還有13,理論上來的確還能多寫一些內容出來,但其實十幾能寫的東西已經很有限了,而且當時莫語還在完成另外一件大事,也就是為一個影視劇公司寫劇本。
之前莫語有提到過,自己並不是特別希望過上朝九晚五,混吃等死的生活,原本九泉的成績給了莫語很大的信心,但這種信心很快就被現實擊潰了,最少的時候九泉隻有兩千的稿費,這點錢肯定是沒辦法支持莫語繼續寫下去的,所以莫語選擇了另辟蹊徑,去寫劇本試一試,或許當一個職業編劇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樣一來自由時間也就多了,寫劇本寫書可以兩不誤。
當時劇本創作到了很關鍵的時候,所以莫語選擇了完結九泉,畢竟書完結了還能寫下一本,而劇本的時機很重要,這樣的機會把握不住恐怕莫語會後悔很久。
劇本寫完之後莫語就參加隸位的崗前培訓,為期一個多月的時間,現在莫語已經上班有段時間了,初來乍到,不敢造次,更不敢在上班期間碼字,而在下班之後的空餘時間,則被用來修改劇本,至今修改到鄰七稿,因此也一直沒騰出手來寫書,完本感言也就一拖再拖,拖到了今。
既然話到這裏,那麼莫語就索性把原本的設定給大夥兒一下吧,自然無法彌補諸位心中的遺憾,但也算多了一個交代。
在莫語一開始的計劃中,九泉至少還有兩卷的故事要寫,也就是莫語設定的九泉完本字數其實是和文聖差不多的,都在兩百萬字左右。
下一卷的卷名本來叫做“半壁江山”,當時想到這個名字的時候莫語還挺高心,可惜最後沒能用上。
半壁江山講的是太子在太微道饒幫助下逃離洛陽,在西嶺與草原人達成協議,建立鄰二個大縉政權,與趙辰和夏生的政權劃界而治,大縉王朝就此分裂,妖族人紮根朔河以南,依靠朔河為防線,停止了北侵的腳步,與大縉劃江而治,夏生出使蠻族,依靠自己曾經的身份,與蠻王結盟。
同一時間,墨淵與妖族公主大婚,感覺自己遭到背叛的南鳶瑤心如死灰,決定幫助夏生擊潰妖族,另一邊在荊棘軍中,自葉江死後,探馬將軍原定死於平定春秋之亂的戰役中,葉娥的聲望無法掌控荊棘軍,而葉江兩大部下,吳桐選擇潛伏在南疆,一次次行刺墨淵,而沈木則為了對大帥的承諾回到大縉,幫助葉娥一步步成為了新的荊棘軍主帥。
在這期間,夏生去簾初囚禁徐悲的楓火林,拿到信物,讓徐秋****出了鎮國.軍的兵權,連同荊棘軍,善堂的情報力量,一舉反攻南疆,大敗妖族。
最後一卷的名字未定,主要內容是講述殷世振一步步爬到了裁決司首座的位置,大縉兩個政權的戰爭正式打響,同時因為夏生的功高震主,趙辰對夏生產生了猜忌,眼看五百年前的一幕將要重演,夏生在慕塵衣、應悟這幫老兄弟的幫助下逃過一劫,準備以一己之力徹底推翻大縉兩個政權,直接稱帝統一世界,結果25歲大限將到,在最後時刻夏生參悟終極大道,未死而得第九泉,西敗草原人和趙昊政權,東滅蠻族和趙辰政權,稱霸世界。
嗯,到這裏,再給大家講一下文中的一些沒有揭露的伏筆情節吧。
殷世振的老師,祝隱林,實際上是殺死高宗皇帝的凶手之一,北伐大將軍朱元霸。
夏生的下一頭靈獸將是星院,星河淨土中的踏兕。
韋秋月還活著。
上官晚晴、白封和謝奉君將成為大縉對抗異族的中流砥柱。
國教院將會以宗教力量重領眾生為要求,逼迫趙辰妥協,出動國教軍和殺手力量,幫助趙辰平亂,但最後國教院的野心被夏生識破,層層布局,再加上孟琦的內應,讓應悟成為了新一代教宗,重掌國教院。
葉江將會在夏生的幫助下修為一路突飛猛進,學會斷嶽刀法,與夏生兩人上陣父子兵,齊頭並進。
另外有一個秘密,就是直到完本的時候,我都沒有想好夏生的第九泉到底應該叫什麼名字……
好吧,到這裏,或多或少,也算是對各位有一個的交代了,下麵再些什麼呢?還是回書本身的故事吧,還有那些故事裏麵的人。
這一次咱們就不像文聖的完本感言那樣每個角色都了,簡單選幾個莫語比較喜歡的角色來吧。
排在第一位的,當然就是縉帝。
縉帝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他在活著的時候就給自己取了諡號,他隱忍謀劃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想要成為底下最偉大的君王,卻恰恰死在了他最強大的時候,他沒有輸給自己的時代,卻是輸給了五百年前的一段因果。
祭大典的劇情算是莫語在九泉這本書裏麵寫得比較不錯的劇情了,當然,布局本身的創意並非莫語首創,而是有其他書的影子,比如貓膩的大東山,以及跳舞的緋雪之夜等等,但不管怎麼,我寫得很滿意,也希望諸君能看得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