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劉備感興趣,陸羽也不會吝嗇:“我在家中推演兵書戰策,雖然不過是閉門造車,紙上談兵,但也是頗有所得。”
劉備點點頭,這是陸羽一貫的風格,說東西之前總要講明來曆,純屬個人特色。
“首先我考慮的是多兵種的合作問題,我想到的辦法是能不能將整支軍隊劃分成一個個小的作戰單位。”陸道看著場中休息的戰士,輕搖著羽扇道。
“小的作戰單位。”劉備訝聲道,也是看向了場中如林的槍杆:“你是說把整隻軍隊細分?”
陸羽微笑點頭:“正是如此,我大漢軍製,本已經有此劃分,最小的單位到伍,但是此種劃分方法隻不過是便於管理而已,在作戰中,實際意義不大。我說的細分,是兵種配合能夠展現最強戰力的最小單位。”
“哦,是能夠展現多兵種配合的最強戰力的最先劃分嗎?”劉備閉目沉思一會,驟然睜開了眼,眼神中滿是精光和喜色:“子明,你真是天才,若是如此的話,那麼在戰場之上,軍隊的運轉對敵一定會更加靈活的!你快說說看,具體可以怎樣做!”
“我的想法目前是這樣的,以十二人為一個基本作戰單位,一名隊長,一名夥夫,十名士兵。在接戰之時,最有利的是長兵器,所以四名士兵手持長槍做為主力,此四人手中長槍最好能夠仿秦製,長二丈三尺,如此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不論是騎兵步兵,這個距離上的短兵相接,可以說這種長槍兵是沒有對手的。但是他們也有局限性,如果未能刺中敵軍而被敵軍突進到槍杆範圍以內的話,長槍就成了廢物,那麼這些長槍手就是完全不設防了。故而,在這四名長槍手的前方我又安排了四名戰士,兩名士兵手持橡木巨盾為長槍手提供掩護,並且穩定本隊的陣腳,另外兩名士兵左手持圓木小盾,右手持短矛,對突入陣中的敵人進行短距離搏殺。然後最後的兩名士兵則為弓箭手或者弩弓手,進行遠程壓製,並且警戒側方,必要時還可以支援前方的夥伴。隊長負責指揮全局,夥夫負責日常飲食,必要時候都可以上前加入戰鬥。如此最低十二人就可以組成一個有機的戰鬥小團體,而大戰之時,無數個小的戰鬥單位完全可以組成一個大的作戰單位,並且可以把弓箭手和弩弓手單獨抽出來集團性的規模使用,而不會影響每個小團體的戰鬥力。至於騎兵,本就是需要集中使用才能顯現威力的。既可以自成一體係,也可以在大戰之中融入整個軍陣,遊曳於大軍周圍,掩護大軍的側翼。交戰之時或衝擊敵方側翼,以輔助大軍的正麵進攻,亦或是在大軍進攻打不開局麵時,直接擔當尖刀由正麵進行突破,撕開敵方的陣型使得後續部隊能夠跟進。這些就是我想到的兵種配合方法了!大哥你看怎麼樣!”陸羽一口氣講完,臉上神采奕奕,這種理論是他最擅長的東西,每當這種長篇大論的時候,他都是最有自信的。
劉備半天說不出話了,他還能說什麼呢?在他的想象中至少陸羽的理論是完美的,幾乎考慮到了正麵戰場可能會出現的所有的情況。
而且他沒有發現,實際上在無意之間,他很可能解決了一個軍隊最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潰敗。這個時代的軍隊很容易潰敗,基本上戰鬥之時,維持一個軍隊陣腳的就是主帥的個人魅力,和將領的勇武來激發士氣和戰鬥力。
這也是為什麼在三國時期有很多的將領單挑的緣故了。但是即使如此,在整個古代的冷兵器戰鬥中軍隊還是很容易潰敗,這就造就了許多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成就了無數的名將。
但是如果按照陸羽的這個分配方法來排演軍陣的話,那麼這些最小的作戰小隊就會像是一顆顆釘子一樣的定在前方,因為每個都有隊長的指揮,是並不容易失去控製。而且不論有多少個小隊在一起都可以組成一個立體的防禦體係,那麼整個軍陣就算是被衝破了,戰鬥力也不會減弱很大,如此軍隊潰敗的可能性就大大地減弱了!
劉備思索良久,終於長長的籲了一口氣,麵上少見地露出激動之色:“子明啊!我本以為你有張子房之能,沒想到啊!”
陸羽聽到劉備的誇讚雖然心裏很高興,但是表麵上自是謙遜:“羽怎能得大哥如此謬讚,我雖然有那麼點小聰明,但是比起助高祖開大漢四百年基業的張子房來,自是遠遠不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