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治元年,北部鄴城內,冬日黃昏,大雪紛飛。
一名清秀的少年佇立於皚皚的白雪中,雙眼略顯蒼涼的望向遠方,給人一種遺世而獨立的美感。
他的身邊站著一位彩色霞衣的少女,身上披著一個灰藍色的大裘,不過讓人一眼看去便知這是一件男子披的裘衣,顯然是他身邊那名清秀少年的。
少女心疼的望向身邊的那名少年,卻也知道少年的秉性,寧可自己受凍也絕不會讓她受凍的。
“我們來到這裏多久了?”少年感懷的問向身邊的少女。
“少爺,我們來到這裏六年有餘了”
聽到少女的話,少年眼眸低垂,流露的傷感更是難以抑製。
少女看到少年這樣,便也陷入了回憶中。
他們主仆兩人已經開到這極北之地六年有餘了,這名少年名叫李墨澤,原京城豪門李家嫡子。
六年前,李墨澤之父李承宗與其母劉氏意外墜河而亡,聽到此等消息的李氏家主也就是李墨澤的祖父李浩雲悲痛欲絕一病不起。李墨澤的二叔與其父不合,一時間借機上位,並借用其權勢以莫須有罪名將李墨澤發配於這極寒之地,不過念起身份也並未太過刁難。
此間六年,主仆二人便因此相依為命。
然今天卻是極為特殊的一天,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於此年開設恩科,海選天下良才。
李墨澤本就是梁朝曾經最為年輕的秀才,不過他的目的卻不是為了科舉高中,而是為了追尋真相。
沒錯,他認為他的父母去世的太過蹊蹺,他父親原京城大理寺卿朝中正三品大員,後被先帝任命為赴台也稱巡撫,替先帝“巡行天下,撫安民心”。卻在巡視浙江時在錢塘江意外墜入河中,最讓人可疑的便是整船人,無一人生還。
此事本應受先帝重視,然先帝卻隻在其父死後安撫,並無查找真向的意願,此事發生後先帝身體也越發不敵當年。
此事也隨時間流逝,被眾人遺忘。但卻一直留在李墨澤的心中,而查找真向的直接途徑便是入朝為官,因為那些人一定不願讓其入職官場,便會露出馬腳,他等這一刻一直在籌劃,等了六年有餘了。
天色愈發昏暗,李墨澤攜丫鬟也就是那名少女翠箐踏雪歸去。儼然一副“天將暮,雪亂舞,半幅梅花半飄柳絮”的韻味雋永的景觀。
主仆二人行走不過一刻鍾便回到了室內,丫鬟翠箐輕輕的將李墨澤身上沾染的雪花拍落。
“少爺,我們什麼時候啟程回京?”丫鬟翠箐便拍打著雪邊低聲的問道。
梁朝科舉考試必須回到原籍處參加,分為童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童試由各省學政監考,又分為縣試、府試、院試。院試合格後成為“秀才”,便有見官不跪、免除差役和勞役也可以減除百分之三十的田稅。
李墨澤在十歲時便被獲得秀才的功名,因為此事,李氏家族第三代弟子李墨澤在京城也是聲名大噪的。秀才功名便是李墨澤為何被發配仍過著算是富足的生活的首要原因了。
而鄉試也是每三年在各省舉行,而此次皇帝大開恩科,便提前進行。由皇帝委派各省主考官,高中則為舉人,便有了入仕的最基本的資格。
不過中舉是及其困難的,據說當年山東範進範學道在知命之年時仍參加鄉試,若不是周學道賞識,恐怕仍舊難以中舉。
會試由禮部主持,會試高中才可參加殿試,殿試取一甲三名,賜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百人,賜為進士出身,三甲百人賜為同進士出身。
如古代的文天祥文老,二十歲高中進士,殿試時被宋理宗賞識,一舉題為狀元及第,並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雅節氣的詩句。
亦有如範老範仲淹一般二十六歲高中進士,最後官至宰相,留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光風霽月的愛國愛民詩句,後人稱其曰:“宋亡,範公不亡”的極高評價。
總而言之,科舉之路甚為困難,梁朝現今讀書人便有數百萬人之多,而也有科舉數十年的老舉人仍未進士及第,便放棄科舉出任知縣等職務。而李墨澤雖被流放,但由於其功名並未革除,其才華受其縣令賞識,便做主為其建立一所學堂,教授本地的孩童讀書識字,雖是戴罪之身,卻受當地人的愛戴和追捧。
李墨澤與其婢女剛洗漱完畢,便有人在門外敲門,敲門聲略顯急忙。
“李秀才,睡了嗎,快開門,千總大人和縣令大人找您前往說有要事商量。”
聽到門外急忙的聲音李墨澤便知道肯定有要事,便也匆忙披上外衣便與衙役匆忙奔向縣衙所在位置。
邊走著李墨澤邊急忙的問向衙役“發生了什麼事?”